大連大學深挖弘揚紅色基因,守正創新開展思政教育——讓紅色成爲思政教育的鮮明底色

近年來,大連大學(以下簡稱“連大”)以深入挖掘發揚連大“紅色基因”爲抓手,紮實打造“一館兩片”(一個校史館、兩部紀錄片)特色鮮明的連大紅色教育基地和生動的校本思政教材,將紅色基因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賦能思政課教學提質增效,讓紅色成爲該校思政教育的鮮明底色。

凝心鑄魂賡續紅色血脈

在衆多連大紅色精神中,連大的“紅醫精神”是一顆璀璨明珠。

近日,大連大學在圖書館舉行“生命在奉獻中延續”主題思政課。思政課以《連大故事》紀錄片第一季中的抗美援朝老兵、學校離休教師張德祿向學校捐贈遺體作醫學研究的事蹟爲主題,邀請大連市紅十字會、附屬醫院及全體醫學生參加。從戰爭年代英勇戰鬥、救死扶傷,到和平年代傳道授業、耕耘杏壇,張德祿老師一生富有傳奇色彩,他將信仰和奉獻一直延續到了生命的終點。

生前是醫學老師,身後是“大體老師”,張德祿的大愛壯舉激勵了廣大後輩。“我們要以他爲榜樣,愛黨愛國愛社會,要學有所成,報效國家。”醫學院檢驗223學生張靜怡說。

發揚紅色基因,學校將連大這片熱土的紅色文化資源相融合,開展生動的思政教育,帶動師生汲取精神營養、涵養家國情懷,將紅色基因的強大凝聚力內化於心,將紅色連大傳承的優秀品質外化於行。

典型引領 發揮榜樣力量

在連大紅色基因館中,“科研報國、人才興校”板塊引人注目。其中,連大信息工程學院教授張強的事蹟展板尤爲醒目。

當年,他毅然捨棄了海外的繁華與安逸,將自己的熱血與智慧傾注於連大的教育事業之中,是一位在連大師生身邊,大家看得見、摸得着的典型榜樣。

典型本身就是一種政治力量。“把典型教育作爲開展思政教育的有效手段和法寶,將思政與科研創新、教育教學等緊密結合,發揮典型引領作用和榜樣力量,以‘紅色引擎’助推學校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大連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張暉說。

講好一個故事勝過說一通大道理,用“身邊人”的故事最能打動身邊人。在軟件工程學院,學院黨總支開展互動式學習,從各個層面對張強的優秀事蹟進行了研討,號召師生學習張強身上閃現的拼搏精神、求是精神、執着精神和愛校情懷。

榜樣的種子在師生心中生根發芽。在榜樣的引領下,軟件學院的教師們以老帶新、朋輩相助,全員積極投身於各項課題的科研創新。同時,充分發揮專業特色,結合軟件開發與AI技術的優勢,探索了“AI+線上線下混合式”的黨建工作模式,爲師生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

實踐育人 思政入腦入心

“什麼是紅色音樂?”“這首歌背後有怎樣的感人故事?”日前,在22舍“一站式”學生社區,一節學生講、學生聽,寓教於樂互動式的特色黨員藝術課堂精彩開講。這是音樂學院黨總支響應學校號召,打造特色品牌,結合專業設計載體,開啓“思政+美育”朋輩育人新模式。

在學生眼裡,宿舍區是最生活、最鬆弛的地方,在這裡開展思政工作,可以讓美育和紅色文化以最潤物無聲的方式浸潤到學生身邊。

自去年10月啓動以來,蒙古族民俗文化與舞蹈風格特點、遼南民歌、流行音樂介紹和唱法技巧……22舍黨員藝術課堂已完成授課17次,覆蓋了學校8個學院,600餘人次,既有音樂史、音樂文化、音樂鑑賞、表演技術技巧等內容,還富有中國傳統文化、中外比較、古今比較等思政元素,爲全校學生帶來了藝術浸潤、藝術傳播、藝術培養的全面美育體驗,讓學生提高藝術鑑賞力和理解力的同時,賡續精神基因、涵育文化自信。

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是永恆的課題。“連大師生做好紅色連大的接續者,築牢理想信念,踐行初心使命,共同演繹好新徵程上紅色思政教育的連大新實踐,全力推進建設國內一流研究應用型地方大學。”該校黨委書記王晉良說。(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記者 張欣 通訊員 郝振楠)

作者:張欣 郝振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