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考壓力來襲,險企“償二代”二期工程即將結束,年內已發1155億債券補充資本

財聯社12月6日訊(編輯 李響)臨近年末,隨着償二代二期工程過渡期即將結束,險企償付能力充足率迎來大考,在資本補充的訴求下,年末保險公司迎來發債熱潮,多家保險公司通過“外源性”融資補血。財聯社據Wind數據統計,12月前5日,平安人壽和中郵保險先後發佈了150億元和9億元的永續債發行公告,至此,年內已有14家保險公司合計共發行1155億元債券用於補充資本。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隨着保司保單規模增速下滑,利差損風險逐步加大,“外源性”融資補血短期僅解決短期償付能力問題,在低利率資產荒局面下,保司投資收益回報率逐步下滑,保險公司整體償債壓力值得關注。

年末險企提升核心償付能力訴求增大

2024年即將收官,也意味着爲期三年的償二代二期工程即將結束。

據瞭解,自2022年一季度償二代二期工程正式啓用以來,保司圍繞提升自身償付能力充足率施展“渾身解數”,在2022年8月監管放開發行永續債補充核心二級資本的“閘口”後,保險行業永續債發行逐步上量,多家保司充分用足永續債獲批額度,臨近過渡期尾聲,今年12月以來,更有不少保司加速發行永續債提升核心償付能力。

據Wind數據顯示,僅12月前5日,就有平安人壽和中郵保險先後發佈了150億元和9億元的永續債發行公告。至此,年內已有14家保險公司合計共發行1155億元債券用於補充資本,其中359億爲永續債,平安、泰康、太保分別發行150億、90億和80億,瓜分了近9成份額。

華創固收首席周冠南表示,“外源性”融資補血除發行可轉債外,主要以資本補充債和永續債爲主,二者均屬於保險公司發行的資本補充工具,用於滿足資本補充需求,提升險企償付能力。“不同之處在於,保險資本補充債用於補充附屬資本,可提高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而保險永續債用於補充核心二級資本,可以提高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

據償二代二期工程要求,險企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50%,綜合償付能力不低於100%以及風險綜合評級不低於B級。與“一期”相比,“二期”在資本認定、最低資本要求、定性監督監管要求、信息披露等方面均有重大調整。其中,最大的區別在於償二代二期新增了“計入核心資本的保單未來盈餘不得超過核心資本的35%”的規定。

據業內人士表示,在近年來低利率資產荒背景下,保險行業整體投資收益率呈下降趨勢,僅三季度末年化財務投資收益率近一年來首次高於3%至3.12%,部分保司已出現投資收益無法覆蓋保險產品成本的情況,利差損風險不斷加大,逐步侵蝕消耗險企的核心資本及附屬資本,進而對償付能力充足率提出考驗,這是險企發債融資的訴求原因之一。

“今年債市更加極致的資產荒和‘壓平一切’的期限和品種利差,讓今年保司投資收益尤爲艱難,多數欠配險資抓住了年末放量的長期限地方債,但放眼望去,全市場3%以上收益的產品已不足萬億,降息降準預期下明年投資收益仍難言樂觀”,某機構人士對財聯社表示。

行業進入轉型深水期,險企整體償債壓力仍較大

此外,在負債端,保司資金以各項準備金爲主,主要來自保費收入。中郵固收首席樑偉超認爲,由於高預定利率的傳統壽險產品佔比提高,險企 NBV 的利率敏感性亦明顯提高,同時相較銀行存款,壽險產品預定利率下調節奏和幅度整體仍偏慢,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負債成本較爲剛性。

隨着“內源性”補充核心資本的保單未來盈餘縮減並逐步分化,相比之下,債權融資具有約束少、發行週期短、發行成本低、見效快等優勢,在當前時點更被險企所青睞,目前包括財信吉祥人壽等擬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債募資,預計12月保險債仍將進一步放量。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隨着保險業進入轉型深水期,中小險企僅僅依靠外源性資本短期補充,難以從根本上破解資本困局,且中小非上市險企無法通過發行可轉債的方式補充核心資本,僅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即便短期達標,仍需通過優化業務結構、資產結構,以提升內生資本的能力。

從當前數據來看,中小險企仍面臨嚴峻的償付能力下滑壓力。據統計,以2024年半年報數據來看,60家披露了償付能力報告的非上市人身險公司中,已有12家險企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已經降至100%以下,包括泰康養老、北京人壽、鼎誠人壽等。其中,北大方正人壽、三峽人壽的風險綜合評級更是已經降至D;而合衆人壽、華匯人壽風險綜合評級均爲C。

此外從今年三季末數據顯示,保險業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爲197.4%,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爲135.1%,較二季度提升較大,或主要由三季度股市反彈帶動,但仍有珠峰財險、華安財險、新疆前海聯合財險、安華農險、安心財險、華匯人壽、北大方正人壽和三峽人壽等8家險企的償付能力因不達標而“亮紅燈”。

受制於行業增長承壓並分化,頭部以下險企通過股權融資“補血”的難度增大,浙商固收團隊表示,儘管近年來預定利率持續下降至2.5%,但險企剛性負債壓力還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