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彗星的碎片,還是新生彗星?阿特拉斯彗星有望比水星更加明亮

第二顆海爾-波普彗星——阿特拉斯彗星正急速接近太陽

2019年12月28日被觀測到的彗星C/2019 Y4(阿特拉斯彗星)來自太陽系邊緣。隨着它不斷靠近太陽,亮度也在飛快增長。按照目前的增長速度來看,很可能本月(2020年四月)它就能被肉眼直接觀測到。

直徑720000千米的氣態彗發

彗星C/2019 Y4又名阿特拉斯彗星,這一名稱來源於它的發現者——小行星地球撞擊預警系統(英文縮寫ATLAS)。這顆彗星剛被望遠鏡觀測到的時候距離太陽約4億39千萬千米,亮度則只有肉眼可觀測亮度的39萬8千分之一。但這幾周來,科學家們發現,這顆彗星的亮度增長之快遠超預期,在二月到三月這一個月的時間內,就從17星等增長到了8星等,也就是變亮了4000倍。

NASA計劃2024年後在月球上建立基地

和其他彗星一樣,阿特拉斯彗星在接近太陽時變得更加明亮:因爲它受到越來越多太陽輻射的轟擊,從而失去大量的物質。該彗星直徑72萬千米的巨大氣態彗發便是因此產生,同時還有一個相當大的、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彗尾。“這顆彗星正在釋放大量揮發性冷凍氣體,”華盛頓特區海軍研究實驗室的卡爾·巴塔姆斯如是說,“這就是爲什麼它在如此快地變亮。”

#三月二十九日的阿特拉斯彗星 彗尾正在形成。希望它不負衆望——一顆像樣的彗星早該出現了!

阿特拉斯彗星(可利用其綠色的光芒和由氣體與塵埃組成的尾巴進行辨認)拍攝於2020年3月29日

阿特拉斯彗星有望成爲1997年以來最明亮的彗星

阿特拉斯彗星目前正在北斗七星頂上,並在快速朝着離太陽最近的軌道點前進,它將在不到兩個月內到達。當它穿過鹿豹座時,它將達到肉眼可見的亮度;隨後,它會穿過英仙座;最後,它將越過昴星團和金牛座,來到離太陽最近之處。到那時,阿特拉斯彗星將距離太陽不到3800萬公里,這一距離比水星的平均軌道半徑還要小,因此它的亮度可能達到峰值,在夜空中比水星更加明亮。

然而,必須注意的是,彗星是出了名的不可預測:阿特拉斯彗星的亮度增長速度在近幾天已有所降低;同時天文學家們並不能確定當這顆彗星經過最接近太陽的軌道點時,還能否保持完整。

NASA的資料表明,阿特拉斯彗星需要花6000多年的時間才能完成繞太陽一週的完整旅行,而且它的軌道與1844年大彗星的軌道非常相似,因此人們猜測阿特拉斯彗星可能是大彗星的一部分碎片。如果我們對阿特拉斯彗星亮度的增長預測正確,那麼它可以與海爾-波普彗星相媲美——那是最近的一顆與地球“擦肩而過”的明亮彗星。

相關知識

彗星(希臘語:Κομήτης,德語:Komet,英語:Comet),俗稱掃把星,是由冰構成的太陽系小天體(SSSB)。當其朝向太陽接近時,會被加熱並且開始釋氣,展示出可見的大氣層,也就是彗發,有時也會有彗尾。這些現象是由太陽輻射和太陽風共同對彗核作用造成的。彗核是由鬆散的冰、塵埃、和小岩石構成的,大小從P/2007 R5的數百米至海爾博普彗星的數十千米不等,彗尾可能延伸長達一天文單位。

彗星的軌道週期範圍也很大,可以從幾年到幾百萬年。短周期彗星來自超越至海王星軌道之外的柯伊伯帶,或是與離散盤有所關聯[1]。長周期彗星被認爲起源於奧爾特雲,這是在柯伊伯帶外面,伸展至最近恆星一半距離上,由冰凍天體構成的球殼。長周期彗星受到路過恆星和銀河潮汐的引力攝動而直接朝向太陽前進。雙曲線軌道的彗星可能在進入內太陽系之前曾經被沿着雙曲線軌跡被拋射至星際空間,則只會穿越太陽系一次。來自太陽系外,在銀河系內可能是常見的系外彗星也曾經被檢測到[2]。

彗星與小行星的區別通常只在於存在着包圍彗核的大氣層,未受到引力的拘束而擴散著。這些大氣層有一部分被稱爲彗發(在中央包圍着彗核的大氣層),其它的則是彗尾(受到來自太陽的太陽風等離子體和光壓作用,從彗發被剝離的氣體、塵埃、和帶電粒子,通常呈線性延展的部分)。然而,熄火彗星因爲已經接近太陽許多次,幾乎已經失去了所有可揮發的氣體和塵埃,所以就顯得類似於小的小行星[3]。小行星被認爲與彗星有着不同的起源,是在木星軌道內側形成的,而不是在太陽系的外側[4][5]。主帶彗星和活躍的半人馬小行星的發現,已經使得小行星和彗星之間的差異變得模糊不清。

截至2019年7月,已知的彗星有6,619顆[6],而且這個數量還在穩定的增加中。然而,這只是潛在彗星族羣中微不足道的數量:估計在外太陽系的儲藏所內類似的彗星體數量可能達到一兆顆[7]。儘管大多數的彗星都是暗淡和不夠引人注目的,但平均大概每年會有一顆裸眼可見的彗星[8],其中特別明亮的就會被稱爲“大彗星”。

在2014年1月22日,ESA科學家的報告首次明確的指出在矮行星穀神星,也是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天體,有水汽存在[9]。這項檢測是通過赫歇爾空間天文臺使用遠紅外線技術完成的[10]。此一發現是出人意料之外的,因爲彗星,不是小行星,纔會有這種典型的“噴流萌芽和羽流”。根據其中一位科學家的說法:“彗星和小行星之間的區隔是越來越模糊了”[10]。

古代也有彗星出現的記錄,古人一般認爲彗星是凶兆搜索。

BY: Par Yann Contegat

FY: 蕭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在作品發佈後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