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誰還只搞純電呀?”
導語
Introduction
擁抱“油箱”,確實奏效。
作者丨崔力文
責編丨崔力文
編輯丨何增榮
“你發現沒有,今年越來越多之前嘴硬的新能源車企,開始爭先恐後的擁抱油箱了。”
“確實,有這個大趨勢。”
“單純押寶純電的品牌,反而漸漸變成了孤軍。”
“沒辦法,想分得更多蛋糕,就得積極響應終端消費者的需求,放下那些所謂的執念,自己打自己的臉。”
上月中旬,所撰寫的一篇標題爲的文章,還算取得了不錯的流量效果。上述一段對話,則真真切切發生在我與一位讀者的交流過程中。
必須承認的是,隨着類似阿維塔、智己、埃安般的國家隊成員確定“倒戈”增程,以及類似小米、小鵬般的流量擔當,態度同樣曖昧不清。
光做純電,顯得愈發小衆。
而眼下,悉數那些訂單、銷量包括財報足夠耀眼的新能源車企,無論比亞迪也好,問界也罷,還是遭遇“滑鐵盧”的理想,多條技術路線並行便是它們給出的最優解。
反正,在我心中,一直篤定的認爲:“試圖在競爭激烈的中國車市脫穎而出,想要野心勃勃的站上最高峰,蛻變爲徹徹底底的產業巨頭,就決不允許偏科。”
至於原因,是多維度的。
銷量瓶頸,擺在那裡
實際上,正如本段的小標題所言,始終不能迴避的是一個痛點集中在:光做純電的銷量瓶頸,就明明晃晃的擺在那裡。
作爲論據,2023年中國新能源市場迎來了較大的綻放。
縱觀全年終端成績單,886.4萬輛的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中,純電達到611.3萬輛,同比增長32.9%;插混與增程達到275.1萬輛,同比增長91.8%。
773.6萬輛的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中,純電達到514.4萬輛,同比增長30.9%;插混與增程達到259.2萬輛,同比增長88.0%。
整體來看,雖然前一板塊依舊佔據着更大的份額,但後一板塊的崛起同樣不容忽視,大有一絲逆勢而起的意味。
殊不知,進入2024年以來,中國新能源市場無疑迎來了更加誇張的爆發。
繼續縱觀1-5月的終端成績單,363.7萬輛的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中,純電達到217.7萬輛,同比增長9.4%;插混與增程達到146.1萬輛,同比增長88.9%。
325.5萬輛的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中,純電達到193.1萬輛,同比增長27.4%;插混與增程達到132.4萬輛,同比增長61.1%。
那麼,僅以佔比評判,究竟誰在微增,誰又在爆發,可以說一目瞭然。
經歷了所謂的“蜜月期”,礙於種種內憂外患的阻礙,純電的發展放緩已經成爲不爭的事實。相反,得益於本身技術的突破與消費者認知的改變,插混與增程蘊含的能量則被進一步的激發出來。
也恰恰基於這樣的背景,純電車企成爲“孤軍”不難理解。
而在我的預測中,幾年之後的中國車市,傳統燃油車肯定會萎縮到一個很小的份額,純電、插混、增程則會瓜分剩下的全部蛋糕,“5:3:2”將是三者之間保持很久的份額狀態。
你說,應該怎麼辦?
由此轉換視角,就在上週,一位身處蘭州的高中同學,突然發來一個問題:“最高35萬元的預算,全新問界M7(參數丨圖片)和2024款理想L7選誰好。”
拋開答案不談,回顧他購車的心路歷程,生活在這樣一座西北重鎮,也是一座三線城市,很多純電車型甚至根本不在其備選清單之中。
相信上述例子,絕不只是個案。
眼下,結合大勢所趨,在對低線市場的滲透中,帶“油箱”的新能源車就是具有先天優勢。
尤其是當插混與增程的動力電池慢慢變得更加量大份足,虧電油耗變得愈發可控,“城區用電、長途用油”的話術,變得更容易洗腦當地的潛在客戶,“開疆擴土”變得更加簡單。
而純電產品想要達到類似的效果,儼然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付出的人力、物力、財力同樣需要呈幾何倍數的提升。
有些弱勢品牌,根本耗不起,也等不起。所以,與其陷入瓶頸,不如另闢蹊徑,管它插混還是增程,做了再說。
當然,你說給新能源車裝上“油箱”保證能成嗎?一定可以借勢從血腥至極的中國車市脫穎而出?
只能說,“千萬別太樂觀。”
蛋糕明晃晃的擺在那裡,盯着它試圖分羹的主機廠也在越來越多。按照過往經驗,大家又將殺得慘絕人寰。
只做純電,有出路嗎?
“那些買增程車的用戶,你去問他你下一輛車買什麼?有多少人說還買增程?因爲我是幾個小孩的父親,我就覺得很有意思,小孩在斷奶之後都有那麼一段時間需要安撫奶嘴,但你不能說安撫奶嘴就一直要。”
本段開篇,一段頗具爭議性的觀點,來自於5月中旬某場專訪中,李斌再次被問及是否會做增程時的回答。
的確,站在這家新勢力造車的角度,因爲在NIO Power上投入了太多的糧草,才取得目前的領先優勢,而換電又是其最根深蒂固的品牌標籤。
所以,絕無可能擁抱“油箱”。
與之對應,堅守純電的代價,便是在銷量端遲遲無法實現更大的蛻變。即便推出了BaaS新政,令蔚來本品牌的交付表現有所起色;即便第二品牌樂道旗下的首款產品L60,21.59萬元的起售價足夠令人驚喜;即便第三品牌“螢火蟲”極有可能提前位於國內市場發佈,並加快交付節奏。
但冥冥中總感覺,這家新勢力造車遲早還是會遇到瓶頸。
畢竟,無論攻入哪一個價格區間,屬於純電的市場就那麼大。和多條技術路線並行的“產業巨頭”相比,缺乏柺杖的蔚來,之後邁出的每一步,都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而上週,在廣州舉辦的大灣區車友會上,李斌又一次立下了新的Flag。
“我覺得現在蔚來充換電網絡基礎設施還是不足,比如說廣東現在有122個縣域,蔚來換電站只覆蓋了57個,這是遠遠不夠的。蔚來現在希望換電站能夠做到縣縣通,廣州大灣區肯定要走在全國的前面,今年年底前,廣東每個縣都要有換電站。”
話語背後,從積極的方面來看,這家新勢力造車無疑用行動,繼續證明着自己深耕換電的決心。與之對應,從消極的方面來看,這家新勢力造車試圖殺入低線市場,就是比那些已經或者將要擁抱“油箱”的新能源車企要難。
當然,理性客觀的講,是否堅持不懈的只押寶純電,更像一道沒有對錯之分的“選擇題”,誰都無法妄下結論。
例如特斯拉,僅僅憑藉一款主銷轎車Model 3與一款主銷SUV Model Y,沒有依靠“油箱”的助力,同樣成爲了一家足夠偉大的新能源車企。可我們也清楚的知曉,前者的發展路徑究竟有多難複製。
那麼,又一個疑問隨之涌現:“只做純電,有出路嗎?”
關於答案,更想說:“因人而異。”
如果你有還算強大的品牌力作爲背書,如果你技術魚池中的儲備還算豐厚,如果你長期抱着自建補能體系的巨大決心,如果你能一直抵制“油箱”帶來的誘惑,如果你願意接受教育用戶帶來的煩惱,請繼續堅持。
還是那個結論:“純電一定代表未來,但首先得有命去見證。入局增程也好,插混也罷,都是爲了活下去。”
十分微妙的是,就在上週,理想按時發佈了2024年6月17日-6月23日中國市場新勢力品牌銷量。
毫無疑問,第一位、第二位依舊是它和問界之間的神仙打架,分別售出新車1.17萬輛、1.07萬輛。
並且從相關統計來看,在理想和問界的銷量構成中,增程的佔比都高的驚人。而截至目前,該榜單中堅守純電的車企還有很多,蔚來、極氪、小米、小鵬、智己。
只不過,眼睜睜看着頭部兩家瘋狂收割,賺得盆滿鉢滿,相信很多人都異常的眼紅、羨慕與心動。
後續擁抱“油箱”的品牌一定會源源不斷的出現,潛臺詞好像在說:“大哥,誰還只搞純電呀?”
聽上去有點諷刺,但就是中國車市的現狀。
無獨有偶,就在昨天,上述成員們紛紛公佈了整個6月的終端成績單。面對一個個無法修改的數字,雖然類似蔚來、極氪創下了歷史新高,但更耀眼的依舊是理想、鴻蒙智行的拼命狂奔,以及零跑的強勢崛起。
多條技術路線並行,顯然十分奏效。
寫到這裡,漸漸臨近尾聲,最後試圖澄清的是:“文章的核心主旨,並不想一味唱衰純電技術路線,包括抨擊那些只押寶它的車企,反而是在單純描述一種沒法逆轉的大趨勢。”
畢竟,中國車市,瞬息萬變;用戶需求,多種多樣;蛋糕,則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
|崔力文|
愛車如命,
更愛電動汽車的小編一枚~
THE END
微信號|iAUTO2010
雷克薩斯終於醒悟了,但國產不是萬能解藥
“我爸給我買了臺豐田”,故事反轉了
20多萬的國產轎車,都被誰買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