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搬家將助推銀行理財規模重回30萬億?LPR下行的蝴蝶效應正在傳導,業內激辯挑戰大還是機遇大

財聯社2月27日訊(記者 郭子碩)LPR利率下行的蝴蝶效應正傳導至銀行理財。

上週2月LPR報價出爐,5年期LPR大幅下調25個基點,多家中小銀行隨後快速下調存款利率“保息差”。在進一步的存款降息成爲業內共識之後,銀行理財面臨何種挑戰和機遇?

多位受訪業內人士對財聯社記者稱,對於理財公司來說,存款利率下行是挑戰,更是機遇。招銀理財相關負責人認爲,存款利率下調導致存款產品的吸引力下降,理財產品的配置需求有所上升,行業將迎來發展機遇期。

中信證券更是樂觀預測,2024年或仍將推動數輪存款利率的調降,屆時理財收益優勢將更加凸顯,部分優質現金理財產品收益率可能會跑贏3年定存利率。預計,在國有銀行的帶動之下,2024年下半年理財規模將重新站上30萬億元的關口。

但挑戰仍然存在。受訪業內人士表示,LPR利率下行會帶動全社會利率中樞下行,這也意味着傳統上以來固收爲主的銀行理財進一步挖掘超額收益的難度會加大。據記者瞭解,有的理財子通過搶配債券在交易上挖掘空間,也有的將目光投向權益市場。而在二者空間均有限的情況下,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的下行也是選項之一。

存款搬家或再現,業內普遍認爲理財配置需求會上升

在普益標準研究員姜玲看來,存款利率大幅下滑將進一步推動“存款理財化”,這意味着居民更加傾向將利率更高的理財產品作爲家庭資產壓艙石,理財子公司的業務增長空間或進一步擴容。

最新出爐的2月理財數據也印證了這一趨勢。廣發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劉鬱認爲,春節過後M0迴流帶動理財規模增長,疊加中小行補降存款利率,或一定程度助推存款替代效應較高的理財產品擴容,本週理財規模環比增4122億元至28.11萬億元,規模增長,也使得其在二級市場的買入力度增強,本週理財淨買入669億元,較節前一週增563億元。

“2 月以來理財規模明顯回升。截至 2 月 21 日,測算理財規模升至 27.5 萬億附近。”光大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也表示,國股行 2023 年 12 月下調存款掛牌利率後,各期限定期存款利率降至 2%(含)以內,2024 年開年亦有部分中小行跟進下調,以低波穩健型理財爲代表的存款替代類資管產品吸引力增強;同時,“報行合一”落地實施,疊加保險預定利率下調,儲蓄型保險等競品對理財 AUM 的擠佔壓力趨降。

配置端挑戰如何應對?業內:多收益挖掘、下調產品業績比較基準

雖然在資金來源端,存款利率的持續下行將凸顯銀行理財對居民的吸引力,但不可否認的是,隨着全社會利率中樞的下行,銀行理財在配置端面臨的壓力也將有增無減。

財聯社記者瞭解到,目前市場較爲主流的看法是LPR調降不改債券收益率下行趨勢,在兩會前空窗期債券調整風險有限,在售產品應及時把握建倉機會,構建高息資產倉位。同時逢債市調整加強波段操作,高拋低吸。

興銀理財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由於名義利率處在下行通道中,且政策爲穩增長致力於降低實體融資成本,中長期來看理財產品業績基準將跟隨下臺階。投資端應進行更多收益挖掘,通過把握市場及個券結構性投資機會增厚投資收益。

“應進一步完善公司產品線,提供多樣化的產品類型,以匹配日益豐富的居民不同風險偏好、不同投向的投資需求。”招銀理財相關負責人指出,要進一步提高投研能力,加強資產研判,關注部分特殊券種、轉債、權益市場等資產收益表現,提高產品業績。

同時,也有理財公司考慮從權益市場尋求機會。招銀理財人士對記者指出,考慮當前A股市場估值水平、交易情緒等指標均處於歷史偏低位置,節後市場情緒已有一定修復,團隊判斷今年權益市場仍存在結構性的配置機會,可適當提高對含權產品的關注程度。

除招銀理財外,2023年末,光大理財、民生理財分別推出權益類產品陽光紅優選500指數增強產品以及混合類產品民生理財銀竹混合靈動A股機遇理財產品。對此,不少業內人士認爲,這是理財公司積極佈局權益類投資的信號。

在窮盡上述可能後,如果配置端仍然面臨壓力,業內人士表示,調降業績比較基準也是選擇之一。

“在市場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高收益的優質資產難尋,銀行理財產品底層資產收益水平難以達到預期,因此,理財公司主動下調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以此反映當前市場環境下的合理收益水平,從而修正投資者預期。”上述分析師進一步指出,實際上去年以來,銀行理財整體業績比較基準持續調降,已經有不少理財公司開始實施這一策略, 這一舉措不僅爲投資者提供了更加真實、可靠的投資回報預期,也體現了自身在風險管理和資產配置方面的專業能力和審慎態度。

此外,包括招銀理財在內的多家理財公司人士認爲,持續開展投教,“引導客戶理性看待理財產品收益跟隨資產端下行的趨勢”亦是重中之重。理財公司需要加強客戶陪伴,通過持續性的投資者教育、長期的客戶陪伴來提高客戶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