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看第二波疫情主因 科普網站2圖秒懂「太早放鬆」的下場

永和樂華夜市提醒逛樂華夜市民衆口罩。(圖/記者黃士原攝)

文/葉玳君數感實驗室 Numeracy Lab)

關於疫情,有些國家南韓高峰已過,逐漸趨緩;有些國家如美國則依然在攀升中。

臺灣香港新加坡則因早期的防疫措施成功穩住第一波疫情,但依然存在爆發的風險。面對這些曲線走向,我們有什麼資訊可以拿來參考和判斷?

今天我們就以史爲鑑,看看上世紀最致命的西班牙流感的「第二波疫情」。

疫情雙城記聖路易紐約

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造成全球近五千萬人死亡,當時,美國各城市都實施了社交疏離(social distancing) 的措施。後人研究發現,及早的社交疏離措施有效降低死亡率

然而,有好幾座城市,在守住第一波疫情後,過早解除社交疏離,遭受了第二波疫情的無情衝擊

聖路易市(St. Louis)在首位病例後兩天,立刻執行社會疏離措施,控制住第一波疫情,周死亡率只有 十萬分之31,在當時是很低的數字。然而,也因爲一開始控制得當,聖路易市當局在不到2個月後就決定解除社會疏離措施。這個舉動導致了第二波疫情,周死亡率增加到十萬分之57,是第一波的近兩倍。

相對的,這次很嚴重的紐約市,在1918年時第一波疫情死亡率也很高,有十萬分之93,不過或許也因爲這樣,他們更貫徹社會疏離,儘管依然有第二波疫情,死亡率僅有十萬分之16。

歷史教訓:絕對不能鬆懈

研究更進一步比較幾座城市的兩波疫情周死亡率,從高峰值與波峰間隔可以發現,第一波疫情沒那麼嚴重的城市,第二波疫情多半來得比較快,相對規模也越大!

從西班牙流感的歷史告訴我們,許多城市儘管成功控制了第一波疫情爆發,卻多半因爲太早鬆綁社會疏離措施,爆發了比第一波更嚴重的疫情。到底該隔離多久才安全,隔離造成的經濟影響,到頭來會不會反而比疫情的傷害更嚴重,這些都是當局必須全盤考慮,需要各界專家的討論,不是我們所能建議的。

只是可以確定的是,比起1918年,現在全世界的連結更緊密,相對的疫情也更難控制。臺灣在第一波疫情控制得非常好,只要我們都不掉以輕心,從自身做好防疫,才能繼續維持這個保護你我與周遭親友的「臺灣奇蹟」!

※本文原刊登於數感實驗室 Numeracy Lab粉絲專頁,經同意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