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江南赴江北,排起了兩小時長隊

過去的這個週末,蜂擁而至的人羣,在中山碼頭達成了“排隊兩小時,坐船十分鐘”的共情。放眼望去,隊伍數百米長,甚是壯觀。

圖片來源:小紅書網友@抗氧劑

只是一個尋常的週末,何以至此?

答案不在江這頭,而在江那頭。剛剛開街的浦口火車站歷史街區,正敞開懷抱迎接八方來客。從中山碼頭到浦口碼頭,穿過了長江,好似穿越了百年時光。

開業短短一週,超20萬人涌入浦口火車站歷史街區,他們中的很大一部分是來看“背影”的。“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這句不加任何修辭的白話,感動了國人一個世紀之久。文字就是擁有這般穿越時光的魅力,哪怕我們身處於這個飛速疾馳的時代。

百年後的今天,朱自清的橘子就擺在站臺外的長凳上,而他變成了長凳旁的一尊雕像。父親的“背影”,則融進了咖啡的醇香。時代的烙印交融於現代的氣息,放慢腳步,跟歷史對話,也跟我們心中的自己對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意義是什麼。

當我們長大,再次翻開《背影》,讀到的也許不只是父愛的恩重如山,也有時代的奔涌向前。朱自清1925年提筆寫下父親8年前的背影時,已經完成了從北大學子到北大教授的轉變,個人命運隨着時代的浪潮歷經浮沉。百年後的今天,又有不計其數的優秀學子從未名湖畔來到揚子江畔,這裡有開放和創新的土壤,這裡也正放飛着青春和夢想。

如果說《背影》是朱自清對舊時代的回答,而煥新歸來的浦口火車站,便是江北對於新時代的回答。

圖片來源:超人鄧

擁江發展的時代下,長江早已不是天塹。國務院批覆的新版南京國土空間規劃,“江南江北雙主城”格局已經躍然紙上。如中山碼頭外的場景,人流從南往北的奔赴也已不是新鮮事。

一週前的刀郎演唱會,不只是江南的歌迷,神州大地的歌迷紛至沓來,江北在全國歌迷的關注下,交出了一份讓人滿意的答卷。同樣是在過去的這一週,南航揚子江校區正式開工奠基,南農濱江校區舉行啓用大會。一個年輕活力的新主城,肆意綻放着它嶄新的姿態。

我們當然樂於見到,奔赴江北的長隊是爲文旅而來,爲情緒價值而來,我們也希望這個隊伍是爲年輕、爲熱愛而來,爲求學、爲就業而來,爲奔赴每一份真實的生活而來。那是江北的理想。

生活的理想,是爲過理想的生活。在達成理想之前,還有漫漫長路要去追尋。迎着朝陽從北向南的隊伍,依舊會堵在隧道口,堵在大橋和五橋之上。更豐富的交通配套,更健全的城市配套;更完備的產業體系,更密集的就業崗位,這些一定是心之所向,當然也需要時間沉澱,依託於更真誠的態度和更貼心的服務,締造更好的答案。

就好似眼下的浦口火車站,它還有更多的想象空間:更豐富的消費業態,更新穎的打卡場景……我們在後臺收到了近500條留言,認可之餘,也有太多真誠的建議讓人感動。這些,無不是對於江北沉甸甸的愛。

圖片來源:超人鄧

1914年,浦口火車站竣工交付使用;1917年,朱自清與父親在浦口火車站分別;1997年,浦口火車站更名爲“南京北站”;2004年,最後一班8084次列車緩緩駛出後,“南京北站”與時代揮手告別。2024年,舊的“南京北站”煥新歸來,而新的南京北站已然邁開建設步伐。

無論是百年,還是二十年,都好似彈指一揮間。站臺外的風雨連廊,蒼翠的梧桐和連廊上的燕巢都在訴說,百年如昨。絡繹不絕的人羣,或許也將成爲這個時代裡的“背影”。

若干年後,我們又會如何被別人寫進歷史?其實,歷史在我們手中,唯有靠每個人共同匯成江北的力量,去一筆一畫書寫。

走出浦口火車站,沿着長江岸線悠悠漫步。十年前,這裡是“工業鏽帶”,是髒亂的煤港碼頭;五年前,北岸蛻變爲“生態繡帶”,綠樹成蔭,一江碧水向東流;如今,“生態繡帶”變身“文化秀帶”,煥新的浦口火車站、長江T臺、音樂草坪承托起家門口的詩與遠方。

相信一切發展的力量。

往回看,百年風華不遠;往前看,漫卷時光可期。從中山碼頭奔赴浦口碼頭,不只是回到過去,更是邁向未來。

文 | 吳小榮

發佈 | 徐雅瑩、吳小榮

審覈 | 王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