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對「神」敬禮到潑漆抗議 BBC:蔣介石在臺地位尷尬

▲被惡搞的蔣公銅像。(圖/翻攝自「無限期支持-全臺裝置藝術"蔣"」粉絲專頁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隨着228和平紀念日的到來,曾經被歌頌、神格化的「蔣公」銅像屢遭民衆噴漆或惡搞,被視爲民衆抗議威權目標之一。也有外媒分析臺灣1987年解嚴之後的轉變,認爲蔣介石在臺灣的地位其實相當「尷尬」。

據《BBC中文網》報導,1947年因爲查緝私煙而引爆全臺怒火的「228事件」,國民政府當時派了許多軍隊前往臺灣,造成難以估計的民衆遭到槍殺,而1949年至1975年期間,蔣介石更在臺灣實施36年的獨裁統治,當時全臺還進行神格化蔣介石的活動,導至各地出現約數千座「蔣公」銅像。

早期的臺灣人平時看到蔣介石銅像要敬禮、90年代還有「蔣公誕辰紀念日」,小學時也會讀到「蔣公」看魚力爭上游故事,或背誦「蔣公」遺訓,蔣介石的「教誨」曾經深入許多臺灣人民教育中,但1987年解嚴之後,臺灣不再偶像崇拜,許多蔣介石銅像陸續被移除,但直到現在,光是臺北市內各中小學仍有75座銅像,在這樣的歷史背景轉移下,蔣介石銅像成爲相當尷尬的存在。

▼被惡搞的蔣公銅像。(圖/翻攝自政大野火陣線粉絲專頁)

有人認爲,蔣介石是「功過相抵」,所謂的「功」,是保全臺灣並未遭當時共產黨赤化」,並建設臺灣成爲「復興基地」,晉升當時的亞洲四小龍;「過」則是對當時不論本省人或外省人無差別的「白色恐怖」迫害,讓許多人成爲槍下亡魂

許多沒有被拆除的蔣介石銅像在每年228前夕,就會被民衆噴漆或惡搞,尤其以近2年內更加頻繁,有人認爲是因爲2014年318學運太陽花學運)後,年輕一輩的公民意識被激起,也在反抗國民黨情緒中,讓他們以這樣的方式來抗議威權。

報導中也提到,臺灣新生代已經完全無法感受到昔日「蔣公」的「恩澤」,更隨着近幾年來國民黨在臺灣的聲勢不再,蔣介石銅像存在的歷史價值,似乎只剩提醒臺灣人過去曾有過偶像崇拜的歲月。

▼被惡搞的蔣公銅像。(圖/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