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65元/公斤飆到上千元?!這種藥突然身價暴漲

近期,中藥材市場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價格波動,部分藥材價格的飆升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以連花清瘟爲例,這種在疫情防控中被廣泛使用的藥品,其價格從平時的30元左右,一度飆升至超過百元,漲幅超過240%。這一現象並非個例,中藥材價格的普遍上漲,已經成爲2023年的一個關鍵詞。根據相關報道,中藥材價格的上漲可以追溯至2020年下半年,當時國內中藥材價格進入了持續的上漲通道。到了2023年,漲價潮愈發洶涌,不少藥材品種的年漲幅甚至超過了一倍,其中當歸、甘草、丹皮、黨蔘等多個常用大宗藥材的漲幅超過了三倍。這種漲價趨勢並非沒有原因,北京中醫藥大學法律系教授鄧勇指出,造成中藥材漲價的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藥農數量減少導致的用工成本上升、藥品管理法監管體系的全面化帶來的合規要求趨嚴、經濟恢復階段企業囤積居奇的行爲以及生產工藝標準的提升。特別是在2023年上半年,中藥材價格的異常上漲提前釋放了市場壓力,導致短期內行情可能出現快速下跌。據中康科技中藥大數據中心統計,2022年常用中藥材品種產能達到518.5萬噸,市場規模超過2586億元,呈現加速增長態勢。然而,中藥材生產失衡,價格多次大起大落,近5年來,中藥材價格綜合200指數平均振幅達到了28.8%,每年給產業造成超過744億元以上的行情波動空間。對於中藥材價格的波動,市場監管部門並未坐視不理。北京市藥監局已派12名工作人員進駐11家疫情防控藥品生產企業,全力做好疫情防控藥品保供工作,同時對哄擡藥品價格的現象採取嚴厲打擊措施。此外,國家醫保局也在採取行動,會同有關部門健全藥品價格供應監測預警機制,對重點品種進行價格成本專項調查。中藥材價格的上漲對整個產業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供給端,藥材種植戶面臨成本上升的壓力,可能會盲目擴大生產,導致市場進入新一輪的大漲大跌。在需求端,民衆的醫療費用和養生保健支出增加,醫保支出壓力同步上升。同時,中藥材價格的持續上漲也對中成藥生產廠家造成了壓力,尤其是在集採降價的背景下,行業利潤承壓。值得注意的是,中藥材價格的上漲並非全無益處。對於大型上市藥企而言,藥品的漲價有望推動全年業績向好。然而,對於品牌效應有限的中小藥企,調價對於業績走勢的具體影響仍然有待觀察。此外,藥品漲價還可能帶動銷售費用的提升,因此對整體業績的影響還需要進一步分析。在這一背景下,中藥材市場的未來發展備受關注。有分析師預測,中藥材價格長期上行趨勢難以改觀,但短期內行情可能出現快速下跌。未來3年,中藥材行情可能會反覆震盪,整體仍將在相對高位運行。同時,隨着盲目擴張的新貨大規模上市,市場行情將迎來新一波快速下行。綜上所述,中藥材價格的劇烈波動對行業、企業和消費者都產生了重大影響。政府監管部門的介入和行業的自我調整將對穩定市場價格、保障供應和促進中醫藥行業的健康發展起到關鍵作用。未來,如何在保障藥材品質的同時平衡供需關係,將是中藥材市場面臨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