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職帶娃3年,一天就睡4小時,兒子卻被說養“廢”了!
三八節快到了,今天和大家分享一個特殊的媽媽故事。
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覺得自己成爲了媽媽的呢?
胎兒出生的那一刻?孩子喊了第一聲媽媽?還是羣名改成“xx 媽”的時候?
分娩只是一個生物學名詞,但成爲媽媽,卻是一個女性脫胎換骨的過程。這個過程有人快、有人慢、有人疼痛、有人幸福、有人五味雜陳、有人……還在體會中。
今天故事的主角叫“文文”,採訪源於她的一則留言:
艱難度過了三年,嚴重的抑鬱和自我懷疑過,但終於迎來了曙光,看着孩子的成長,也懂得了什麼是生活。希望自己能重生。
因爲子宮有點異常,我兒子從出生開始,容貌上就跟別的孩子不一樣。月嫂偷偷問我“會不會是智障或者唐氏兒?”
抱他出去,我經常會收到別人異樣的眼神。很長一段時間,僅僅是瞄到“畸形”這兩個字,心都感覺被刺痛。
因爲孩子的特殊情況,我跟老公都沒少起衝突,經常從爭吵到冷戰,好幾天不說話。
嚴重的時候,也脫口而出過“離婚”兩個字。
我問他:“如果再回到當時,還要這個孩子嗎?”他說:“如果告訴我還是這個孩子,那我就不要了。”
的確,當初執意要生下孩子的是我。
因爲屬於意外懷孕,我爸媽不贊同我生下來。當時我自己也還沒有心理準備,糾結了很久要不要。
直到有天,我清晰地在夢裡看到一個小男孩喊我“媽媽”,潛意識和孕激素同時“作祟”,我決定生下來。
但,孕激素給了我一腔孤勇,也讓我經歷了漫長的產後抑鬱。
從自由灑脫,突然轉換到跟另一個生命完全捆綁,並且要面對外界撲面而來的評頭論足,我很不適應。
無數個喧囂後重歸寧靜的夜晚,我都清晰地感覺到,身體裡有一個“我”死了。
就這樣,生活給我開了“Hard 模式”。
但我不能臨陣脫逃,甚至連悲觀的資格都沒有,因爲我是媽媽。
兒子 2 歲前,伴隨我的除了抑鬱還有焦慮。
他一直不會說話,1 歲多還只是會點頭搖頭,我媽說這孩子肯定有自閉症。
整整一年,我都帶着孩子跑醫院,一家一家來回診斷諮詢,就連偏方都花了一萬多。醫生們的回答都是:孩子智力正常,只是語言發育遲緩,沒有什麼特別的方法。
沒辦法,纔是最折磨人的。
我花大把的時間跟他交流,但大部分時候都是自問自答;每天畫畫給他看,告訴他我畫的是什麼;編很長很長的故事給他聽,直到嘴巴都說幹了……那兩年我說的話,比之前 20 多年的加起來都要多。
儘管這樣,每次去爸媽家他們還是會問“是不是你的教育方式有問題?”
當孩子有問題的時候,外界的第一反應都是:媽媽還不夠努力。
2 歲了,兒子依舊不願意開口,帶他去醫院檢查都很抗拒了。
有段時間我倆連小區樓下都不太去,因爲所有人都會試着“逼”他開口,認識的不認識的都來問一句“怎麼還不會說話?”
我纔是那個最想知道答案的人啊!
因爲沒辦法表達自己,兒子的脾氣很大。着急起來會原地轉圈圈、哭鬧不止、扔東西……有時候我也會崩潰到“爆炸”,但冷靜之後又免不了愧疚,那滋味更不好受。
曾經我以爲母愛是與生俱來的,成爲媽媽後我逐漸接受了一個事實——
你很可能一開始並沒有那麼喜歡自己的孩子,而培養感情的過程,也不全然都是溫馨甜蜜。
孩子出生之後我就沒再去上班,但接了一些工作,還把兒子睡覺時間調到了八點,利用晚上時間充實自己。
爲了收入,也爲了每天讓自己忙起來。
最“雞血”的時候一天只睡 4 個小時,假如有特殊情況不能及時完成既定的計劃,也必須強迫自己思考或者靜默五分鐘。
很累,但我很需要。
跟外界的聯繫可以短暫地從焦慮中抽離,來自客戶的肯定也讓我很有價值感。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漸漸成了家裡最淡定的那個人。
我照例在家給他講故事,有空多帶他結識新朋友,鬆弛下來之後莫名就有一種“總會變好”的自信。
幾個月前,全家給兒子過 3 歲生日,突然聽到他說“媽媽,我要喝水”。這是他第一次把一句話表達完整。
那一刻,眼淚像關不上的水龍頭。
之後兒子的語言量激增,原來我所有的自問自答並不是石沉大海,而是一直被他認真存儲着。
我一下子改不掉之前的習慣,還是每天幫他複述,有時候兒子聽煩了會“懟”我:“媽媽你別說了,說得太多了。”
兒子好帶一些之後,我會有兩天把他交給我爸媽,自己去工作,我跟爸媽的關係也緩和了不少。
孩子真的很神奇,曾經爭吵因爲他,如今兩個家黏合也因爲他。
總之,我們的小家終於逐漸走上正軌了。
回到開頭那個問題,“如果再回到當時,還要這個孩子嗎?”
我的回答是:儘管被迫一夜長大,把自己打碎又重新縫合的過程很疼,但我做到了。成爲媽媽,我不後悔。
(文中系真實故事,爲保護隱私使用化名)
看完文文的故事,我很感動,這是我們萬千受語言發育問題困擾的家庭的縮影,有些人像文文母子一樣收穫了喜悅,但也有很多人持續甚至終身被困擾。
這個故事也更加印證了家庭在兒童語言康復中的價值,媽媽在日復一日不厭其煩地和孩子的互動,恰恰是我們需要的“聽力轟炸”干預策略。
希望媽媽能堅持互動和閱讀,繼續幫助孩子擴增詞彙,積極創造社交環境,便於孩子練習語言,讓孩子的語言發育得以實現追趕。
語言發育障礙是兒童期最爲常見的發育障礙之一,會增加孩子入學後學習困難、社會心理適應、及行爲問題發生的風險,因此目前的觀點仍然是積極篩查以早期發現、早期干預。
有條件的地區通常會在孩子 18、24、30 月齡常規健康體檢的時候,進行語言發育水平篩查。家庭中,可以通過兩方面對孩子的語言能力進行初篩:
一是理解語言的能力,如 18 月齡對指令無反應,24 月齡仍不能指出身體部位,30 月齡不能以肢體語言回覆(點頭或搖頭);
二是表達語言的能力,如 18 月齡不會說“mama”、“dada”或其他名稱,24 月齡單字數量不足 25 個,30 月齡不能組合兩個詞,包括名詞+動詞的短句。
如有任何問題,可以前往設有語言發育門診、發育行爲門診或兒童保健門診的醫院進行專業的評估,查找相關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