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爲美麗中國蓄勢賦能
來源:光明網
【專家點評】
作者:張雲路、李雄(分別系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國家林草局京津冀生態率先突破科技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北京林業大學副校長、國家林草局京津冀生態率先突破科技協同創新中心主任)
增綠就是增優勢、護林就是護財富。進入新時代以來,廣大林草科研工作者始終胸懷“國之大者”、潛心科研攻關,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助力農牧民增收致富,推動鄉村走向振興,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近年來,隨着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快速發展,林草領域的科技創新力度不斷加大。廣大林草科技工作者應自覺把學術追求融入強國偉業,創造出更多無愧時代、不負人民的新業績。
矢志科技創新,託舉林草高質量發展。近年來,我國林草科技工作者瞄準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痛點卡點難點問題,在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系統和城鄉人居環境系統等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績。例如,在森林資源保護方面,通過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和機器視覺等先進技術,智能植保系統可以實現對森林中的病蟲害進行智能識別和定位,精確噴灑農藥,有效避免對生態環境的不良影響。在城鄉人居環境治理方面,爲提升城市園林綠化質量,林草科技工作者開展了良種選育等工作,有力推動了苗木產業、城鄉綠化及生態環境建設。
新徵程上,應統籌發揮涉林涉草科研院所、高校優勢,凝聚各方資源,實施重大項目攻關,提升草原科技支撐能力,把我們的制度優勢轉化爲科技競爭優勢。聚焦退化生態系統修復、城鄉人居環境營造、生物災害綠色防控、林草碳匯、自然保護地建設、智慧林草技術、裝備現代化等重點領域,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積極推進林草產業轉型升級,不斷研發豐富多樣的生態產品、經濟產品、文化產品,讓綠色資源轉變成發展資本,讓多種價值變爲社會財富。
錨定成果轉化,推進科技成果加速落地生金。林草科技推廣轉化重點在鄉村和企業。近年來,一大批林草科技工作者走進鄉野、紮根基層。他們通過實地指導、政策宣講、產業合作等形式,提升了林業綜合效益,幫助廣大農牧民增收致富。接下來,在繼續深入開展科技特派員等科技下鄉服務的同時,還應着力打造一支不離鄉間、熟悉鄉情、掌握技術、熱心服務的科技推廣隊伍,注重吸收鄉土人才,選聘一大批種植大戶、技術能人爲“林草鄉土專家”,破解成果轉化“最後一米”難題。注重創新科技推廣轉化方式,發揮互聯網和大數據作用,暢通線上信息與線下交易渠道,推動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加快轉化爲現實生產力。
加快人才培育,爲林草科技“蓄好水”“育好苗”。科技創新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面對林草事業高質量發展對科技人才的現實需求,應堅持以科技創新需求爲牽引,優化高等學校學科和專業設置,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切實提高人才自主培養水平和質量。此外,還應繼續改善科技創新生態,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給廣大林草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華的舞臺,特別是讓青年林草科技人才“挑大樑、當主角”,加大對林草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讓科技創新成果源源不斷涌現出來。
拉緊合作紐帶,開展國際交流應對全球挑戰。近年來,我國發起“一帶一路”防治荒漠化共同行動倡議、“以竹代塑”倡議及全球行動計劃,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菌草、油茶、荒漠化防治、竹藤產業、溼地恢復等領域的成功範例、專項支持和科技援助,爲全球生態環境治理和綠色發展分享中國經驗、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接下來,應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深入踐行國際科技合作倡議,通過實施可持續發展的全球林草資源合作戰略,不斷提高林草質量和生態系統服務能力,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糧食安全等全球性挑戰。
《光明日報》(2024年10月21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