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輸時延「微秒級」 陸將世界最強大無線通信技術送入太空
毫秒縮至微秒級陸將世界最強大無線通信協議送入太空。(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毫秒縮至微秒級陸將世界最強大無線通信協議送入太空。(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香港《南華早報》16日報導,中國科學家將世界上最強大的無線通信協議送入太空,傳輸時延由毫秒級邁進微秒級。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上週宣佈,火箭院北京航太萬源科技有限公司研製「航太星閃」無線通信模組搭載飛行試驗,獲得圓滿成功。「航太星閃」是中國原生新一代無線短距通信技術,賦予智慧型終端新連接方式。星閃對標傳統藍牙、wifi、UWB,由陸企主導標準制定和產業化推進,100%國產化,自主研發,協議可控。
與傳統短距傳輸技術方案相比,該產品填補大陸航太領域自主可控無線通信技術空白,結合航太應用場景需求,進一步增大通信距離和可靠性,具有低時延、高吞吐、抗干擾等特性,在功耗、速度、覆蓋範圍、傳輸可靠性等方面全面領先。
其中,「低時延」特性讓資訊傳輸體驗盡在「微秒之間」。航太星閃產品傳輸時延是傳統無線技術的1/30,同等時間提供30倍交互資訊,由毫秒級邁進微秒級。
「高吞吐」特性令傳輸效率「事半功倍」。通過航太星閃產品,設備間資訊傳輸最高速率是傳統無線技術數倍,能耗只有之前60%,傳輸效率提高,品質大幅提升。
「抗干擾」特性能幫助有用信號「凸出重圍」。在航太星閃產品研製過程中,萬源科技首次將「Polar碼」等前沿技術應用於短距通信,抗干擾能力比傳統無線技術極大提升。
這項創新有望大幅減輕重型火箭重量,降低發射成本。
萬源公司研發報告指出,重型運載火箭搭載電纜網重量可達500公斤,相當於三個玉兔號月球車重量。用無線通信技術取代這些電纜可節省空間,提升運載能力,並大大降低發射成本。
該技術最初由中國科技和電信專家組成星閃聯盟於2020年提出,旨在取代藍牙無線短距離通信技術。
星閃聯盟主要成員有中國信通院、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中國移動、華爲等。
萬源公司研發團隊2023年9月開始實施項目,僅約一年實現通信範圍擴大和提高抗干擾能力。
傳統星閃技術通信距離只有30米,在優化天線和頻率設計後,通訊距離增加到250米。在宇宙極端環境中,如巨大溫差、電磁干擾等,傳統星閃通信模組數據丟失率高達1.58%,而新版本將這一比率降至0.01%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