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已變得更難預測!重返白宮對臺是利是弊 分析家看法不一

美國前總統川普。圖/法新社

美國前總統川普已在共和黨總統提名選舉連勝兩場,出線希望濃厚,國際間已開始對他可能回鍋白宮進行分析甚至避險。外媒報導,若他在美國總統大選擊敗拜登,川普的捉摸不定及其「美國優先」的做法和觀點,將是賴清德一大棘手挑戰。

香港南華早報28日引述觀察家報導,川普在總統任內雖對北京採取對抗立場,但自他2020年落選以來,例如他去年接受美國福斯新聞專訪時,就指控臺灣「帶走」美國的晶片生意,並質疑若中國大陸侵臺,美國是否應該馳援臺灣。

分析家認爲,若川普今年贏得大選,在維持美國的支持方面,賴清德將面臨嚴峻工作,尤其鑑於川普對國際關係所採的交易做法,以及其美國優先與孤立傾向。他「第二任」的做法可能和其第一任非常不同,而他首任時和蔡英文政府關係良好。

川普2016年勝選後不久,就打破慣例與蔡總統通話而惹惱北京。臺灣國際戰略學會專家說,他當時對傳統的白宮式操作沒經驗,這解釋了爲何他會接蔡英文的電話並和她交談。

美國市場情報及顧問公司FrontierView大中華分析師湯瑪斯.張(Thomas Zhang)提到,川普很可能更從交易的觀點看待美臺關係,而且可能較不會致力在軍援上幫助臺灣。鑑於他可能對臺灣的晶片業較不友善,甚至恐怕爲自己的政治獲利對臺灣施加更大壓力,因此在經濟及政治上,賴清德很可能將面臨比蔡英文更嚴峻的環境。

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戴雅門(Larry Diamond)更指稱,川普已變得愈來愈難以預測和錯亂。

另對北京而言,美國「財經內幕」28日引述美國南加大美中研究所教授駱思典(Stanley Rosen)報導,不論是盟友或對手,川普都完全不可信任。儘管臺灣人和香港人認爲他言語強硬、是個硬漢,所以他在臺港很受歡迎,但其實他並不堅定。

不過,亞洲政治風險顧問、共和黨海外黨部亞太區前主任委員方恩格(Ross Darrell Feingold)認爲,川普有關臺灣晶片業的言論,很可能出於他對美國目前在半導體制造廠數量上落後的沮喪,「因爲他不喜歡美國補貼外國高科技公司」。方恩格說,若川普當選,這番言論可能不是他未來政策的可靠指引。方恩格也不確定,川普「總統」個人是否會關心美國對臺政策,以及對該政策有興趣。

方恩格還說,「我們能確定的是川普任命的外交政策及國安相關職位政務官,將是對中鷹派及疑中人士,而這些人就像第一屆川普政府那樣,對臺很友善」。同一批人中,有些可能重返「第二屆川普政府」,對新任政務官的審查程序必將檢查這些人選過去與中國的關係,諸如生意上或曾在政府內部或政府以外擔任的職位。

方恩格指稱,「臺灣可以放心地認爲,第二屆川普政府將比第二屆拜登政府對臺更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