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黃仁勳,美國硅谷AI核心圈還有位華人“大佬”!公司股價1年漲近10倍,英偉達是客戶

由ChatGPT引爆的人工智能(AI)盛宴已經持續一年有餘,而英偉達是這場盛宴中絕對的關注焦點。而事實上,除了英偉達,這場狂歡背後還有一個贏家,即美籍華人樑見後(Charles Liang)創立的超微電腦(Super Micro Computer, NASDAQ:SMCI )。

超微電腦總部位於美國加州聖何塞,主營產品包括服務器、存儲系統等,是全球前三大服務器大廠之一,公司在美洲、亞洲和歐洲均設有製造和營運中心,全球員工總數超4000名。英偉達、Meta和特斯拉都是超微電腦的客戶。

生成式AI浪潮掀起之後,超微電腦的股價隨之大漲,到2023年最後一個交易日,其收盤價達到284.26美元,較2022年其股價的最低點(34.11美元,彼時市值爲18.93億美元)上漲超過7倍。

時間進入2024年,超微電腦呈現出更加迅猛的漲勢,其股價一度突破1000美元大關。截至2月22日,年初至今的漲幅達241.75%,市值達到545億美元。若從過去12個月的數據看,超微電腦的股價漲幅一度達到980%,甚至超越了美股“七大科技股巨頭”。“最牛AI股”的名號就此打響,樑見後也由此成爲繼黃仁勳、蘇姿豐之後,在AI核心圈刻下名字的第三位華人。據彭博社,截至2024年2月22日,樑見後的個人財富爲65億美元。

市場認爲,超微電腦今年股價狂飆,是由於市場對超微電腦服務器的強勁需求,因爲AI的發展不僅需要好的芯片、資料庫和算法,也需要更好的服務器來整合這些東西。

隨着超微電腦股價的暴漲,許多人也開始好奇其樑見後到底是何許人也。

樑見後,現年66歲,曾經入選美國《福布斯》25位最有成就美籍華人。與黃仁勳從小移民美國不同,樑見後是土生土長的中國臺灣人,畢業於臺北工專的電機工程科(臺北科技大學的前身),1984年赴美國得州大學阿靈頓分校電機工程系進修並完成學業。畢業後,樑見後在幾家電腦公司工作,1991年到1993年在主板設計和製造公司微型中心計算機擔任總裁兼首席設計工程師。

1993年夏天,樑見後決定自己創業,與妻子劉秋珠攜手在美國硅谷創立超微電腦公司。劉秋珠至今仍擔任公司副總裁和董事會成員。

剛創業時,大家並不看好。當時他在業界的朋友認爲,其創業時機、地點和選的行業都不對。他後來在一次採訪中表示,“我就是憑着一股信念,也要讓美夢成真。”

樑見後曾透露,那時候大家都是以產品價格取勝,但他認爲產品品質纔是王道,因此不停改良產品,希望能做出讓硅谷最挑剔的客戶都滿意的產品。

超微電腦創立之初,樑見後就決定開展“一條龍”的服務,1995年推出世界首張可以搭載兩顆CPU的服務器主板,且不久後又研製出可搭載四顆CPU的服務器主板。相較於早期主板基本只能搭載一顆CPU的做法,這種主板的創新,對於當時的科技界來說,相當具有前瞻性。

2022年,超微電腦制定全面轉向AI服務器的戰略,切入高速運算的賽道,2023年,公司又向液冷路線轉型,這項技術可將數據中心營運支出降低40%以上,其推出的液冷服務器技術也獲得了英偉達的青睞。樑見後預計,全球將有20%或以上的數據中心需要液冷架構有效冷卻AI服務器。

憑藉在服務器領域的積累,超微電腦成爲了AI行業裡上升最快的公司之一。在本週發佈的研報中,Rosenblatt證券預計,超微電腦股價還有60%以上的上漲空間。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記者|蔡鼎

編輯|王月龍 蘭素英 杜恆峰

校對|程鵬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鏡像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