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人陳夏民的3本詩集推薦:詩裡的陌生與新鮮,屢屢擊中我

陳夏民|桃園人,逗點文創結社總編輯,podcast《閱讀夏LaLa》共同主持人,着有《飛踢,醜哭,白鼻毛:第一次開出版社就大賣 騙你的》等書。 圖/王志元攝影

我不會寫詩,也對所謂華文詩壇的歷史不夠熟稔,卻經手出版過很多詩集。一開始很常被前輩指教,但後來大家也見怪不怪,還會主動打招呼、詢問合作的可能。我常想,這就是詩的力量——乍看陌生(strange)的「什麼」,慢慢鬆動某些僵固的習慣,讓改變成真。

很多出版人會評論詩的結構或是技藝,並以此來選擇出版品。我雖然也可以讀出一個作品的精美之處,但不一定爲其所動。對我而言,有沒有得獎、有沒有知名度、有沒有粉絲都不太重要。我喜歡詩能帶給我的陌生感——無論是字,或是意象,或是詩人想要傳遞的新鮮的想法。在某種程度上,我是那種只要電波可以對上,就會點頭跟着對方走的傻子。

這大概也解釋了,爲什麼逗點的詩集出版品,風格差異很劇烈。

雖然出版過那麼多本詩集,其中也不乏後來得獎或暢銷的作品,但說實話,我不是一個瘋狂愛詩的讀者。我對這個文類沒有使命感,內心懷抱着的,是純粹的喜歡。我喜歡閱讀詩句過程當中,被意外擊中的瞬間,像是第一次在書店翻閱到鯨向海詩集《精神病院》中的〈懷人〉:「我常幻想走在秋天的路上/一擡頭就看見你/巨大,而且懾人的美麗/不斷落下/卻又沒有一片要擊中我的意思」。

對我而言,身爲編輯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維持質量守恆定律,像是服務生捧着一杯滿溢邊緣的咖啡,不多不少,把那種擊中感傳遞給目標讀者。

說實話,這件事情爆炸難。畢竟,一本詩集裡的每一首詩不可能都有那種銳利準頭,就算每一首都是S等級的,讀了三分之一大概就美學疲乏,膩了。久了我也才學會,編輯的實務工作就是把詩句的力道分配在適當位置,像是兒童樂園的設計師,去安排讀者在紙本或數位閱讀過程中會遇到哪些設施,何時要衝、何時要緩,途中更要切記路平,讓讀者順順走過去纔是最重要的事⋯⋯

能夠爲了喜歡的東西而小心翼翼、膽顫心驚,也是一種幸福吧。直到現在,我仍然在尋找那種被擊中的感覺。希望未來經手的詩集裡,也有一首能夠擊中你。

陳夏民的3本詩集推薦

陳夏民推薦在主題與筆法上富有新意的詩集:《你不在的日子裡我做了一段beat》《日子伸出利爪我用隕石磨牙》《文學裡沒有神》。 圖/陳夏民提供

《你不在的日子裡我做了一段beat》,邱皓謙着,獨立出版

在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看到幾個年輕人在擺攤,感覺很潮,以爲是賣唱片的。走近一翻,桌上擺着「正統」的15x21cm詩集。我隨意翻閱,讀見「把深蹲的拆解步驟寫進明信片裡/想寄給你/想告訴你這就是現今我的全部」。

一樣是獨立出版,但與水電工詩人恣睢麻利的超克難手寫影印詩集不同,《你不在的日子裡我做了一段beat》裝幀工整,裡頭的詩簡單動人,像是「倒地不起還叼着煙的都是失去過的人」,或是「已見過所有該出現的激情/而我是如此疲倦在廁所/對着壞掉的喇叭鎖/罵髒話也是小小聲」。這些詩句提醒我在喝到爛醉的夜晚所遭遇過的,那種不知道爲什麼就哭了起來的時刻。身爲一個也受過傷的人,你說,我能不買嗎?

《日子伸出利爪我用隕石磨牙》,顏嘉琪着,松鼠文化

顏嘉琪前一本詩集《B羣》讓我印象深刻,覺得她是天才。她擅長縫合不同意象,卻不製造門檻,像是日本的電梯整人節目,才一踏進去,地板立刻陷落,讓你摔到地下深處的溜滑梯奇境。讀她的詩就是這種感覺。

她的最新詩集《日子伸出利爪我用隕石磨牙》,我最喜歡〈我的太空爸爸〉:「爸爸轉着方向盤問我/太陽一直跟着我們是爲什麼/我說那是因爲太陽離地球很遠/遠到如果有人站在太陽上看/我們走了很遠卻彷彿沒有移動」(節錄)。非典型的提問者與回答者、移動再遠也如同靜止的距離,這一段旅程要去哪裡、起點又在哪裡,埋藏許多思索空間。對我而言,這是一場夕陽下的公路電影,很寧靜,很哭。光是爲了這一首詩,就可以花350元把詩集買回家。是這種程度的值得。

《文學裡沒有神》,沈眠着,一人出版社

詩人沈眠是武俠小說家沉默的分身,兩者互爲表裡。先前讀沉默的《劍如時光》,發現他筆下的俠客過招時總有奇異的CG延伸感,好像字旁邊會伸出觸手或是擦出火花,後來才懂,因爲小說裡句句都有詩意,難怪一張紙有了劍氣也能殺人。

因此若要討論沈眠的《文學裡沒有神》,不能錯過沉默的《劍如時光》;前者討論了萬物如自然、物質、身體、愛情、文明之中潛藏的神性,後者則聚焦在俠客們的身體(容器)在歷經衰老、疾病、生產、月經等時間因素沖刷之後,會孕育出何等的韌性,換句話說,也就是超凡入聖的,神性。「從身體的夾縫/靜靜抽出/一張紙/灰白/有透明的字/遊動」。這一句詩,難道不像武俠電影裡,兩人在高峰上生死決鬥的最後一招?超殺!

◎責任編輯:胡士恩、林亞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