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吸金”的ETF 龍年正在打出“組合拳”

上證指數已經八連陽,尤其是龍年春節過後,ETF吸金效應依舊明顯。

2024年以來,千億資金競逐ETF引爆市場熱情,A股ETF合計資金淨流入超過3000億元。博時基金認爲,ETF市場已開啓優質供給創造終端需求、終端需求帶動有效供給的正反饋循環,使得投資者、行業參與者及資本市場均能共享指數化發展的紅利。

資金“跑步”買入寬基ETF

日前上交所發佈的ETF行業發展報告(2024)指出,2023年境內ETF市場規模突破2萬億元,創歷史新高。指數化投資已成爲境內公募基金行業發展趨勢。

【報告】還指出,去年全年資金淨流入超5000億元,充分發揮了穩定市場的作用。2023年境內ETF市場資金淨流入達5009.36億元,較2022年增長71.11%。其中股票ETF淨流入最高,達4485.41億元。新發產品中近八成爲股票ETF,存量規模增長主要來源於寬基ETF。

在資金的追捧之下,ETF規模快速增長,千億級“巨無霸”產品接連出現。

2023年8月7日,華泰柏瑞滬深300ETF爲首隻千億股票型ETF。進入2024年,大資金持續借道佈局之下,千億規模ETF繼續擴容。

2月6日,華夏上證50ETF規模突破千億元,成爲第二隻規模突破千億元的權益類ETF,最新規模近1100億元。

2月7日,易方達滬深300ETF規模成爲全市場第三隻千億股票ETF,最新規模爲1069.18億元。

截至2月22日收盤,嘉實滬深300ETF成爲國內股票ETF市場上第四隻規模突破千億元的ETF,也是深市首隻千億級股票ETF。

另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春節前一週ETF資金再度呈現鉅額淨流入。其中,股票型ETF整體份額增加403.96億份,總規模增加2591.74億元。持倉方向上偏向大盤的滬深300ETF依然流入最多,偏向中小盤的中證1000ETF和中證500ETF在這周也被國有資本納入增持範圍。

本週來看,滬深300ETF、中證500ETF及創業板ETF成爲主要吸金品種。截至2月21日,今年以來,股票型ETF淨申購額高達3422.94億元。從具體方向來看,寬基ETF承接了巨量資金,滬深300ETF淨流入居前。

北京一公募市場人士指出,考慮到滬深300指數行業較爲均衡,科技創新成長屬性持續加強,當前滬深300指數估值爲11.44倍,處於近10年21%分位,近5年14%分位,估值位於歷史底部區域。當前階段滬深300指數投資性價比較高,具備估值修復潛力,配置價值顯著。

實際上,年內除了規模一路攀升的寬基ETF,也有不少主題行業、策略ETF的規模逆勢上升,ETF市場正在呈現百花齊放的發展態勢。

龍年正在打“組合拳”

當前ETF“吸金”能力大放異彩的同時,新品的供給也在加速。

春節後首個交易日,ETF市場重磅“迎新”讓市場擁有更多看頭。自2月19日起,有着“中國漂亮50”之稱的中證A50ETF正式開售。首批發行該產品的公募基金包括易方達、嘉實、摩根資產管理、華泰柏瑞、富國、大成、華寶、銀華、工銀瑞信、平安十家機構。

據悉,中證A50指數引入ESG、行業佈局、互聯互通等編制因子——剔除了ESG得分較低的企業、分行業優選大市值龍頭以及所選成份股皆爲互聯互通標的。易方達基金指數投資部總經理林偉斌表示,指數成份股總市值在1000億元以上的有38只,累計權重高達94.36%。本次跟蹤中證A50指數的產品獲批,有助於便利境內外長線資金配置A股核心資產,進一步發揮指數產品服務中長期資金配置的功能。

引人注意的是,不斷擴容的ETF基金市場也在持續讓利。本批10只A50ETF的管理費率爲行業最低一檔:0.15%年管理費率+0.05%年託管費率。這也是去年7月基金費率改革以來,監管首次統一調控ETF費率。

年內廣發基金、工銀瑞信基金和景順長城旗下的ETF產品主動加入降費大軍。另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共計12只寬基ETF調降了管理費年費。

目前,ETF產品已成爲基金行業規模增長的重要抓手。2024年ETF業務的爭奪戰仍然非常激烈,寬基賽道中比拼費率成爲公司提升競爭力的手段之一。

展望2024年,隨着新一輪資本市場改革開放成效不斷凸顯,境內ETF市場處於難得的發展機遇期。上交所ETF白皮書《報告》指出,2024年,ETF行業主要發展趨勢包括:一是指數化投資發展空間廣闊,ETF市場處於發展機遇期;二是寬基ETF持續發展,形成滬市基金市場名片;三是行業主題型ETF快速發展,服務國家戰略佈局;四是債券ETF品種持續豐富,機制進一步優化;五是大力推動產品創新,ETF產品鏈持續完善;六是研究推動集合申購業務常態化,完善ETF配套機制;七是研究拓寬基金通平臺業務功能,落實爲羣衆辦實事要求;八是拓寬ETF互聯互通,積極打通全球市場;九是豐富ETF期權品種,完善風險管理工具;十是持續加大ETF推廣,引入更多中長期資金參與。

文/許楠楠

(編輯:許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