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之城》的編劇對銀行工作的誤解是不是有點深?

快速導讀

最近這套網劇確實很火,故事背景發生在銀行,講述的是商戰劇情。很多人看得津津樂道,而我卻感覺落差感好大。顯然,編劇對當下銀行的工作可能存在比較深的誤解。如果是爲劇情服務姑且可以將就着看,但現實生活不存在這些橋段。

銀行內基本不存在這樣的劇情

故事滿足了大部分普通民衆對銀行這個行業的普遍理解:銀行內部就是各種的權錢交易,行長就是皇上,打個電話錢就可以輕鬆到賬,想給誰就給誰。想憑空拿錢,就先給行長送一大筆錢賄賂……這些橋段不現實,不真實。

1. 銀行是一個公司,不是行長的家,銀行的資金不是行長說了算,行長的權力遠遠沒有達到打個電話就可以隨隨便便給任何人放貸的地步。尤其是現在,銀行內部基本都實現了數字化運營,任何一項業務都要經過系統操作,即便行長點頭同意,流程是由總部設計的,過不了系統就放不出款。放一筆錢中間要經過的人工調查、報告、上報、審批、複覈、放款、跟蹤不少於10個人。難道10個人一起給你作案?那爲什麼不直接搶呢?

2. 所謂的商業賄賂橋段也是非常誇張。隨便給個幾百萬賄賂行長,就爲了借幾千萬?幾億元?成本未免太高了。更誇張的橋段是在公開的場合商人給行長送手錶?然後被人拍到?別說這樣明目張膽的橋段,即便是清白之人基於廉潔辦公的要求也不會隨隨便便應酬吃飯,大家社交也非常謹慎的。有任何事情在辦公室、會議室公開談,不可能在酒樓大廳公然吃飯收禮,這是銀行人都懂的廉潔問題。廉潔文化在銀行內部是作爲工作守則要背誦考試通過的。

3. 所謂的審計、紀檢並不是警察,遇到“對手”不能動不動就去舉報的。爲了方便觀衆理解,劇裡面設定了一個審計人員的角色,這樣的邏輯本來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他們設計的角色權力過大了,感覺一旦受賄馬上就有審計人員給你直接判刑。凡事需要講證據的同時也要有流程,內部需要按章辦事的。審計、紀檢人員感到莫名的壓力山大,突然變成了警察?

4. 現代商業銀行內部的制衡機制已經非常成熟和完善,不可能做到一個人說了算。而且銀行內部的人工作非常忙碌,日常的開會、督導、學習、檢查已經忙得一頭煙,根本不可能有時間和精力去給你調查案件,跟蹤行長,發現造假痕跡。銀行員工不是私家偵探,能夠忙活自己手頭工作已經很厲害,而且行長安排你去跟蹤另外一個人?請問年終工作總結怎麼寫?寫你今年主要工作成績就是跟蹤?查案?發現假賬?太荒謬了。

這裡額外補充一個知識點:金融業務但凡造假一眼就能被看出,甚至連“查”的步驟都不需要。銀行員工對其崗位內的工作要點已經爛透於心,是真是假看一眼就知道了。比如,怎麼判斷真假銀行流水?看紙張?看油墨?錯!看季度結息就知道你提供的銀行流水是真是假。

5. 這一點是非常大的一個硬傷!劇集開頭的時候說行長因爲借錢給企業,然後企業輸光,行長自責所以撞車。首先,不存在挪用貸款給別人花,別人渡過難關之後把窟窿填上就沒有問題的說法。現實工作中絕對不會出現這樣的橋段。但凡違規操作,即便你把錢補回來,交易痕跡也不會被抹掉,一樣會被追查到底。不是說你把錢還回來銀行賬上就可以當沒事發生;

其次,金額巨大已經超過了一個行長可以操作的權限,真實情況是你看到的即便是部分銀行的省級分行的審批權限也就是3000萬及以下,如果達到億元以上的貸款額很多都必須到總行層面批覈。去到總行你還想隨便打個招呼就借幾億元?

最後,沒有行長會冒那麼大風險去違規的,即便有也不會因爲自責而撞車,除非普通交通意外。編劇把行長心理承受能力想得太差!當然,事實上大部分銀行從業人員都不會監守自盜。

6. 銀行高管一般不會全程西裝領帶上班,因爲銀行的企業文化普遍都是“擼起袖子加油幹”,銀行人就是幹市場,不是時裝秀。

說在最後

如果當劇情來看,你姑且入戲就可以。尤其不要被人騙,下次申請貸款的時候不要相信什麼銀行行長收了好處費就可以給你違規放貸,那是中介給你下套!行長沒有那麼大的權力,大部分的行長都是一個打工仔,還只是非常納悶、悲催、慘情的高級客戶經理角色而已。

勝手金句

還是看《動物世界》吧,起碼比較真實。

更多理財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