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彥伯出席工商論壇 三大管道齊下努力減碳

工商時報上午舉行ESG賦能新願景論壇。圖/工商時報

交通部次長陳彥伯今天(17日)出席本報「2023ESG賦能新願景」論壇表示,交通部爲推動淨零轉型,積極推動交通運具電動化、推動TPASS綠色公共運輸、推動海運淨零減排等,爲環境永續盡一份心力。

陳彥伯在致詞時,分享交通部在因應氣候變遷所做的努力及過去開發公路爲石虎降速等生態保護成果。他說,世界各國爲因應氣候變遷,都大力推淨零轉型。2021年cop26開會前,當年4月22日總統蔡英文宣示:2050達淨零排放目標,也是我國目標,那年行政團隊就動起來。一年後,去年3月30日公佈國家路線藍圖及總說明,在今年4月21日之前對外核定公佈12項關鍵路徑,今年2月15日氣候變遷法把淨零轉型目標─「2050年達淨零排放目標」正式入法。

他說,ESG已成企業核心的策略,不只是全球趨勢,更影響企業永續及社會責任,這議題值得企業重視。交通部負責國內運輸部門,除要求運輸單位在公司治理追求經營效益之際,也必須兼顧環境的永續及社會的責任。

交通部在12項關鍵策略負責二項,陳彥伯說,第一項有關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希望2030年就國內大客車全面電動化,公車約有1萬2000多部全面汰換電動化;2040年所有小車及機車電動化市售比達百分百,亦即不論國內製造或進口,必須電動車或無碳化才能在國內販售。

另一策略是淨零綠生活,交通部將推動綠色運輸,希望建構以公共運輸、自行車及人步行的友善環境,最近行政院推動交通通勤月票,推動TPASS策略,鼓勵通勤者使用,今天大家提的議題大手牽大手策略,大企業注意碳權碳排放的同時,其實每一個人都可以有所貢獻。他說,交通部正思索TPASS推出通勤後,明年規劃每人使用綠色公共運輸,對減碳淨零排放作了什麼貢獻,紀錄每一個人的綠色credit,除通勤外,逐步鼓勵大家共同使用綠色公共運輸運具,這是公路上對環境永續的努力。

在海運方面,陳彥伯表示,國際海運在今年7月舉行八十屆海洋環境保護會議也決議,2050年要達全球船舶溫室氣體的淨零排放目標,歐盟將海運納入碳排放交易體系,明年所有有關航行至歐盟船隻,排放CO2要有購買排放權的制度即將實施,長榮陽明萬海等海運業都在因應,包括要投入購買66艘節能船舶,國內七大商港都要提升爲生態港,對船舶靠岸的岸電比例要逐年增加,以減少CO2的排放。這些是交通部的努力。

他指出,今天主題是ESG,ESG資訊的揭露有助社會了解企業在環境永續公司治理的成效,更可讓社會了解,評估企業對淨零排放有何成就,在交通部所屬的國營事業均朝此方向在走,桃機公司、中華電信、中華郵政、臺灣高鐵,港務公司等都朝此方向在做,長榮航空及華航,陽明及長榮海運,都有定期揭露ESG資訊。

他強調,ESG是每一企業要面臨課題及挑戰,不是任一企業能置身事外,企業都已將此納入企業社會責任,納入經營體系,追求永續及發展。交通部站在對運輸部門配合及推動,會協助運輸及觀光部門,順利作低碳轉型,透過公私協力方式,達淨零轉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