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昇「口腔長腫瘤」開刀 醫提3大警訊:嘴破超過2周未愈當心了

陳昇口腔腫瘤」開刀,醫提3大警訊黏膜不規則破洞當心了。(圖/記者黃克翔攝)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陳昇證實日前去醫院進行例行健檢,發現口腔長腫瘤緊急動刀,連續26年演唱會被迫中斷醫師表示,口腔癌耳鼻喉科常見的癌症之一,常見於45歲以上男性,有使用菸酒檳榔者更是高風險羣,若出現口腔黏膜不規則破洞、一碰就出血,且持續2周以上未愈就應提高警覺,儘早到醫院檢查

男性口腔癌爲國內十大癌症第六位,每年約新增6000名個案,另有2700人遭奪命。國健署衛教中也顯示,口腔癌可能的危險因子除了吸菸、喝酒、嚼食檳榔外, 蛀牙、不當的假牙,不良的口腔衛生與長期營養不良,都是可能的致病因子,另提出11大警訊讓民衆有所警覺。

振興醫院耳鼻喉部張智惠醫師受訪時表示,診間遇到的口腔癌個案,多是舌頭「舔」到奇怪的東西,像是嘴巴破洞,或長出肉瘤,若發現患者有上述症狀,加上在口腔看到小白點,就會安排做切片檢查,一旦腫瘤反應驗出陽性,就會進一步安排手術治療。

張智惠提到,她在診間遇過一名50多歲的男性,有菸酒習慣,是因口腔破洞長達2周,到藥局藥膏擦拭也好不了,纔到門診求助,檢查發現黏膜的傷口形狀不規則,且輕壓就流血,懷疑並非一般口腔潰瘍,進而安排切片檢查,果然驗出癌細胞所幸並未轉移,只需切除即可。

張智惠提醒,菸酒檳榔是導致口腔癌的主要因子,尤其香菸與檳榔所含的有毒性刺激物質,會侵犯口腔黏膜使之增生,若開始出現白斑卻沒有及早治療的話,惡性腫瘤危險就會提高。但也有少部分女性沒有上述惡習也罹病,可能就與基因有關

國健署列出口腔癌常見症狀如下:

1. 口腔內部或周圍有腫脹、硬塊脫皮落屑、或是顏色改變。

2. 嘴脣或口腔有長期不癒合的口腔黏膜潰瘍(持續超過二週以上)。

3. 口腔內或附近發生不明原因麻木感疼痛觸痛

4. 口腔內不明原因出血。

5. 口腔黏膜出現白斑或紅斑

6. 舌頭活動度受阻。

7. 頸部有不明原因腫塊

8. 牙關緊閉張口困難。

9. 吞嚥或咀嚼時感到困難或疼痛。

10. 牙齦腫脹造成假牙固定不良或不適。

11. 拔牙傷口持續不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