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品諠靈思巧手 將寶石、貝殼入畫

陳品諠運用寶石爲媒材創作的《文殊菩薩》寶石畫 。(陳品諠提供)

陳品諠2021年於石碇舉行個人展覽。(陳品諠提供)

藝術家需要無所畏懼的堅持與毫不保留的熱情,才能在孤寂的創作之路踽踽獨行。陳品諠不僅在寶石畫及貝殼畫造詣及浸淫頗深,更在推廣教學上不遺餘力,她曾在當年的京華城租下專櫃,廣收對貝殼畫有興趣的民衆而教之,雖不少人慕名前往學畫,但也讓她短短半年虧損百萬。陳品諠雲淡風輕的說:能做自己鍾愛的藝術創作,又能幫助需要的人,何樂而不爲呢?

問到師承何處?陳品諠笑說哪來的師承啊!寶石畫和貝殼畫完全是無意間慢慢積累出來的藝術創作。陳品諠說:約15年前爲照顧年邁的公婆而離開職場,偶然在貝殼專賣店發現各式各樣的貝殼,於是突發奇想的運用插花技巧將貝殼組合成各種圖畫的形象,令人驚訝的是,若不事先告知或靠近仔細觀看,根本看不出是各種顏色與形狀的貝殼所裝置成的畫,真可謂巧奪天工。她說:貝殼畫不單屬於藝術層次,它更有教育意義,比如貝殼畫《洋流》其中的貝殼種類就達百種以上,極具藝術與教學的雙重意義。

此外,寶石畫給予觀畫者的震撼又是另一種層次的衝擊。現場的一幅《文殊菩薩》寶石畫不僅寶像莊嚴,由於畫面是由3mm左右各種顏色的圓型寶石組合,讓畫面在亮度及層次上更勝一般油畫或水墨畫。陳品諠說:製作寶石畫的工藝很細且耗時,製作一幅平均要一年多,單單挑出所需顏色的寶石,大概要花掉三分之一的時間,再加上佈局、沾黏的技巧需與靈感契合等,說是十月懷胎還真不過份。

陳品諠表示,當初會想要用寶石來創作畫是緣於一趟西藏之旅,那時被藏地的文化深深吸引,特別是唐卡豐富的顏色及畫面佈局,當下她想的是可否有一種繪畫方式,可以更長久更殊勝的將唐卡保存下來,於是突發奇想嘗試用各種顏色的寶石,完全仿照唐卡的顏色、格律來複製出唐卡。她說,承襲唐卡製作的方式,以牛皮爲畫布,各類寶石爲顏料,藉由寶石光影的吐納,讓佛像似乎更爲莊嚴華麗,又不失立體而栩栩如生的藝術價值。之後除了佛像創作她又增加麥田圈、花卉山水,甚至抽象的、幾何的圖形等。

陳品諠說:「每當我完成一幅作品時,那種喜悅與歡愉,是言語難以形容的。」未來她除了會持續不斷的創作外,還會增加展覽的場次,希望貝殼畫和寶石畫未來能成爲普羅大衆喜歡的收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