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迺訓快評》投資青年就業160億 選前畫大餅

勞動部宣佈第二期「投資青年就業方案」,擬花高達160億預算。圖爲臺大校園徵才博覽會。(資料照,郭吉銓攝)

勞動部宣佈第二期「投資青年就業方案」,擬花高達160億預算,名爲協助80萬名青年就業,目標是在2026年應屆畢業生一年後勞退提款工資提高到4.2萬元。美其名是投資青年,但就計劃內容與時效性而言,恐怕又是一樁政策買票式的選舉大撒幣。

誠然長年24歲以下的青年失業率多在10%上下,明顯高於其他年齡組別。但衆所皆知,導致該年齡層失業率偏高的多數原因,並不單單在於薪資,而是政府推動廣設大學產生的不量政策後遺症,包括學非所用的學用落差、政府過於鼓勵特定產業發展忽視服務業市場提升、小康家庭不願子女屈就、社會不景氣改考公職增多等,多數原因仍可歸於政府努力用心不夠所致。

尤其看到報載該方案將增加大專特定學門名額、協助至重點產業就業的構想,不免擔心又是「柿子挑軟的吃」,專挑容易輔導就業的產業給予補助,而那些人浮於事、高流動率的產業就予以放生,追求的盡是數字美化,而非痛定思痛幫助到真的該幫助的就業者。

而制度漏洞部分也少人聽聞。不可諱言目前的確需要青年加入勞動市場,但很多方案卻是浪費經費,像去年推出的青年尋職津貼,大部分的青年爲了想領到補助3.2萬元,到就服站做諮詢開介紹卡,卻根本不是真的想工作,讓納稅人的錢當了冤大頭。

而補助政策造成的資源錯置,反而讓那些中高齡者,因爲年齡組別失業率相對較低就得不到照顧。中高齡失業再就業的困難程度遠遠高於青年就業族羣,造成許多中高齡民衆有工作意願,但僱主也不願意僱用;青年不做挑工作,中高齡想做僱主卻不願意僱用。上述這些資源補助是否應該精進到有機會照顧中高齡失業者。

尤其當憲法與《就服法》等法律都明定不得有年齡歧視的平等原則規定,政府相關部分在編列預算時同樣要有原則的適用,不應爲了選舉買票、美化數據,將多數補助投入在特定年齡層,設法讓各年齡層在實質上得到必要的政府資源幫助,纔是爲所當爲的德政。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