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恭/三十三化身的千眼萬相

三十三年前,揹着運動揹包造訪京都,翻閱着略顯陳舊的旅遊書,隨興查找未知的目的地。衆多寺廟古剎於書頁跳躍,「三十三間堂」卻像是一泓靜止的湖水,簡單卻耐人尋味的靜謐吸引力,驅使我從京都車站長椅起身,沿着街道走向那個無聲呼喚的地方。

初見三十三間堂,外表樸素平淡,既無金碧輝煌的屋頂,也無枯山水的禪意庭園,是座以木材構築的長方形建築,簡約得令人懷疑那神秘的召喚是否真實。當我順着參拜路徑步入長廊的瞬間,原本的隨興被悄然撼動,隨即沉浸在其平靜而祥和的氛圍之中。立於眼前是數不清的莊嚴觀音像,質樸寂靜地注視着世間,跨越時空傳遞溫潤而深邃的慈悲。

三十三間堂,從名字到細節,都在與數字對話。這座長達一百二十公尺的長廊,由三十四根筆直的木柱分隔爲三十三間,象徵着觀音的三十三種化身。每一種化身,均是根據衆生的需求,以不同的姿態現身,拯救苦難。長廊中央矗立着一尊檜木雕刻,高達三.五五公尺的十一面千手千眼觀音坐像,兩側各有二十隻手臂,向四面八方延展,每隻手掌中雕有慈悲的眼睛,彷彿注視着人間的苦難。觀音坐像具有十一個顏面,包括寂靜相、利牙相與忿怒相各三,分別代表清靜、阻障咬碎與降伏。後面的笑怒相破除嗔罣驕傲,及頭頂的如來相。

《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秘密法經》雲:「諸菩薩身皆金色,具諸相好如觀自在,亦於頂上具十一面,各於身上具足四十手,每手掌中有一慈眼,諸如是等化菩薩衆圍繞而住。」所謂的「千手」是種象徵,每隻手臂代表着無限的力量,每隻眼睛蘊含着無邊的智慧。千手千眼觀音的雕像或繪畫,形態多爲四十手、三十六手、二十四手或十八手,最常見是四十隻手與胸前合十的雙手,共四十二隻手的金色造像。每隻手掌中的慈眼,能夠度化二十五種果報,象徵着無盡的慈悲與智慧,匯聚成千手千眼的法相。

「蓮華王院本堂」是三十三間堂的正名,始建於十二世紀,由平清盛奉後白河上皇敕命興建,並由湛慶領導的工匠雕刻出法相各異的觀音。在這千尊雕像中,有一二四尊完成於平安時期,見證千年時光的流轉。衆觀音像前矗立護法的二十八部衆,以及日本文化中的風神與雷神雕像,祂們與千手千眼觀音一起,數百年來默默守護,聆聽世間苦聲,拯救需要援助的生靈。

在這裡,數字不只是建築結構的標記,或佛教經典的符號,而是承載深遠寓意的語言。三十三、十一、四十、二十五、一千,每個數字都蘊含無邊的智慧。沿着長廊前行,觀音的法相與所持法器雖各不同,目光都散發相同的莊嚴,瞬間將人引入內心深處的平靜,思索生命的時空輪迴。三十三間堂,或不以華麗裝飾或耀眼歷史聞名,也非傳世高僧加持。然而,千手千眼觀音的廊道中,卻讓人感受生命中靜謐而深刻的連結。

三十三年前初入三十三間堂,彷若心有所感而數次重訪。正堂中千手觀音,千目注視,千手輔濟,莊嚴法相令人凝神。庭院垂柳隨風搖曳,似千手觀音的楊柳枝手,以慈悲與智慧灑淨塵垢與苦痛。三十三載如白駒過隙,但千年法相與萬世善念,正如這堂宇與垂柳,亙古常存,與人同在。(作者爲臺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