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封的珍貴文物閃亮登場

原標題:塵封的珍貴文物閃亮登場

本報訊(記者肖俊林 通訊員賈凡平)“這是唐代黃釉執壺,是中國古代由製陶向制瓷過渡時期的典型器物代表,出土於京杭大運河故城段……”日前,在河北省故城大運河博物館內,一件件流光溢彩的精美文物隨着講解員的講述,呈現在觀衆面前。誰能想到,幾個月前,這些熠熠生輝的文物還混雜存放在文管所的倉庫裡,被歲月的塵埃掩蓋。

今年4月底,故城縣檢察院依託設立的大運河檢察公益保護工作站開展工作時發現,故城縣文物部門的大量藏品“長眠”庫房,數目不清,更沒有條件展出,無法發揮文物本身的歷史和文化價值,部分文物甚至不能得到妥善保管。

“大運河故城段是大運河流經縣域最長河段,水利文化遺產豐富,燕趙齊魯文明交融,博物館庫房裡存放着很多有價值的文物藏品,但我們人手少、資金有限,暫時沒有條件向公衆展出,難以實現對文物藏品的活化利用。”面對檢察官的詢問,故城縣文物部門負責人道出了困境所在。

經過研判,故城縣檢察院決定與文物部門聯合行動,讓文物“活”起來。今年6月,故城縣檢察院藉助“府檢聯動”機制,先後組織召開聯席會、座談會、磋商會,推動解決布展資金20餘萬元,擴大展陳面積700平方米,並協助文物部門整理館內文物100餘件。爲增加展館的地域色彩和文化氛圍,該院推動文物部門實地踏查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鄭口挑水壩等各類文化遺蹟20餘處,向專家學者進行專業諮詢10餘次,在構思陳列方案、設計陳列內容等環節提供檢察智慧。

如今,經過檢察機關與文物部門的共同努力,散落的瓷器、蒙塵的照片、閒置的古船和老物件等藏品被清理盤點、精心維護、妥善保存,系統展示大運河故城段歷史變遷和文化內涵的運河風物展廳對外開放,包括唐黃釉執壺、宋定窯白釉刻花碗在內的40餘件珍貴文物首次與觀衆見面。(肖俊林 賈凡平)

(檢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