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通過中國醫師執照考試 臺灣醫師探索AI醫療應用

臺灣醫師吳承瀚率領的浙大研究團隊,證明ChatGPT可通過中國大陸的執業醫師考試。(陳冠宇攝)

人工智慧(AI)聊天機器人程式ChatGPT自去年11月問世後引發全球討論,在大陸執業的臺灣醫師吳承瀚所領導團隊近期發現,ChatGPT竟然可以通過中文執業醫師執照考試。吳承瀚團隊目前持續探索AI的醫療應用,盼未來AI能成爲醫生與病患之間的溝通橋樑,並輔助醫師鑑別診斷。

吳承瀚是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腦神經外科主治醫生,同時爲浙大醫學院研究生導師、留學生班主任。經過其領導的研究團隊測試,ChatGPT可以通過中國大陸執業醫師考試,且正確回答約72%的題目,分數高於80%以上的應試醫學生。相關成果已刊登於《數位醫療》(Digital Health)期刊。

吳承瀚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該研究之緣起,是希望瞭解ChatGPT在臨牀醫學上的價值,而證實可通過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此一關卡之後,後續的應用才具備一定基礎。

吳承瀚解釋,測試分爲筆試與操作考試,前者單純讓ChatGPT回答題目,後者則讓它模擬詢問病人病史、症狀等,以測試與病患交流互動的程度,而ChatGPT的好表現,讓他感到驚訝。

吳承瀚團隊希望,未來AI能在病患與醫生溝通中成爲橋樑。他說,病患至大醫院就診排隊費時、實際看診卻僅有幾分鐘,名醫更是如此,導致病患觀感與體驗不佳。若ChatGPT於候診時預先蒐集病患資訊、生成報告供醫師參考,有望成爲改善醫病關係的工具。

他認爲,AI也可就病例給予醫師提示,成爲協助鑑別診斷的輔助工具。此外,AI有機會成爲醫療教育的輔助工具,吳承瀚基於ChatGPT,正開發一項概念性的模型,讓AI變成一位病患,以訓練、測試醫學生與患者的互動。

至於未來AI會否取代醫師?吳承瀚直言,無論AI如何發展,人類必定需要參與在醫療流程(環節)之中、由醫師做出最後判斷,不可能完全讓電腦完成。「所以我也不擔心AI會取代醫生,相反地,AI會讓醫生的工作做得更好、更輕鬆。」

吳承瀚進一步提到,人類具備集體智慧(collective intelligence)的特性,由於臨牀工作不能犯錯,醫療過程會經過住院醫師、主治醫師、主任醫師的判斷,在層層關卡之後,出錯機率大幅減小,若加上ChatGPT就更小了。他強調,「醫療從來就不應該是某一個人說了算的體系」,因此人的集體策略絕不可或缺。

吳承瀚來自高雄,於北京大學醫學部臨牀醫學系畢業後,考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臨牀醫學碩士研究所,再赴比利時魯汶大學攻讀生物醫學博士,畢業後於美國史丹佛大學神經外科繼續博士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