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經濟部攜手產業 帶動呼吸器產業鏈起飛

經濟部技術處表示,疫情之下,更凸顯高階醫材製造能力的重要性,過去我國在呼吸器產業,主力在於生產面罩、管路耗材、加溼器、空氣過濾器等,高階呼吸器的研發與製造能力可再強化。2020年在疫情嚴峻之際,技術處快速透過科技專案推動工研院開發出適用於「急重症」的高階呼吸器,使臺灣呼吸器供應鏈更爲完整全面。現在隨着國內防疫進入新的階段,民衆對呼吸器的需求由急重症擴增至輕症,甚至是進入居家場域,看準這項市場新趨勢,技術處力促工研院強化呼吸器的多元設計製造、檢測及驗證能力,進一步整合臺灣呼吸器供應鏈廠商,讓國內醫療呼吸器的產品佈局更爲完整,進而提升臺灣發展高階醫材的機會,並對外爭取國際市場。

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林啓萬表示,依據MarketsandMarkets市場研究報告資料,全球呼吸照護器材市場2019年約新臺幣5700億元(206億美元),到2024年將成長到超過8700億元(317.9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9.1%。工研院在疫情期間在經濟部技術處的支持下,整合上中下游產業與醫材供應鏈,完整建立起呼吸器開發、製造與取證的流程,成功攜手業者讓產品在海外建立知名度,並在國內防疫線上貢獻心力。愷得醫材長期佈局呼吸器周邊耗材及配件,是全球第二大的呼吸器耗材廠商,許多國際知名大廠都是其重要夥伴,瞄準工研院擁有急重症呼吸器全機設計、製造、取證的實力與經驗,再加上疫情流感化帶動遠距醫療發展,也使得持續性陽壓呼吸器的市場需求向上,因此攜手工研院瞄準「非侵入性」陽壓呼吸器,進行軟硬體設計、系統整合、試量產,並協助取證,盼能降低重症插管率、節省民衆醫療負擔,且降低因插管造成感染及相關併發症。

愷得醫材董事長黃朝枝則指出,愷得長期以來持續建構品牌及專業通路、延伸擴張產品線,從替代性較高的周邊耗材佈局,逐漸累積專業醫療口碑、品牌知名度及市佔率,再推出呼吸治療核心的加溼器產品及呼吸器。由於工研院先前打造出臺灣首臺急重症呼吸器原型機,擁有研發設計、軟硬體整合、醫材許可證申請等珍貴經驗,而愷得在呼吸器周邊耗材擁有雄厚製造實力,雙方組成最強研發戰隊,將主攻非侵入性陽壓的BiPAP(雙相呼吸道陽壓換氣輔助機)、HFNC(高流量溼化氧氣經鼻導管系統)、CPAP(持續性陽壓呼吸器)系列產品,打造全機MIT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