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分析-CES 2023 以華麗與實用科技 面對挑戰

BMW i Vision Dee,不只可與車輛對話,還可隨着心情改變車身色彩。圖/美聯社

(更多產業分析請掃QR Code)

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 2023已於美西時間1月8日落幕,本屆參加人數超過預期,吸引11萬5千多名專業人士與會,並有超過3,200間參展商(包括1,000間新創)報名參與。今年首度以如何運用科技幫助世界解決現在所面對的挑戰爲訴求,主題聚焦於「共倡人類安全」。在展期當中,發表有助於解決全球挑戰的最新產品、技術創新及企業動態。以身歷其境(BE IN IT)爲展覽主軸,關注於車用科技、遊戲、數位健康、智慧家庭、食物科技的五大領域以及Web3、元宇宙、金融科技、人工智慧(AI)等18個科技創新主題。

從今年參展內容來看,相較往年大談的酷炫未來,出現更多的是實用性、獲利性以及解決全球問題的議題導向性,如人類安全、節能減碳,永續發展等。像是超微(AMD)執行長蘇姿豐在主題演講發表衆多新產品,當中有一顆非常大、非常吸睛的伺服器晶片,塞進1,460億個電晶體,還號稱能將ChatGPT、DALL‧E等大模型的訓練時間,從幾個月縮短到幾周,可省下百萬美元電費,就是以高效節能爲議題亮點。三星也推出不少新產品,主軸則是以永續發展配上智慧家庭議題爲導向。

車用科技聚焦

提升整合度與駕駛體驗差異化

本屆共有逾300家車商參與展出,讓CES 2023儼然成爲全球規模最大的車展之一。同時看到各式各樣最新的電動車概念與技術解決方案,因此與其說是車展,更像是汽車科技的競技場。幾乎所有車商都展出了實體車,而我們也慢慢理解到,不是車上的螢幕大一些就稱爲智能車,還需建構一套整合的平臺及更人性化的智慧運算;不是大家都在談論電動車就意味着EV將快速成爲主流,而是需要產品差異、里程焦慮等問題來提升滲透率。

輝達(NVIDIA)在大會上,向大衆展示NVIDIA DRIVE更大規模的智慧運輸服務平臺之重要里程碑。除了車輛部署計劃外,人工智慧解決方案也已與車輛設計融爲一體。有許多車廠如Volvo EX90、Polestar 3、Lucid Air等已搭載該系統。同時看到與鴻海的合作,加速鴻海「Time To Cost/Market」的策略目標。

在展場中還看到許多吸引眼球的實用技術,像是BMW i Vision Dee,不只可與車輛對話,還可隨着心情改變車身色彩;Sony將在2025年上市的AFEELA,導入高通運算平臺及自家豐富的娛樂串流,想透過車內服務和娛樂打造更不同的車載體驗系統,搶進電動車市場;福斯ID.7配備15吋中控螢幕與AR HUD增強現實擡頭顯示功能等。這些都是在電動車成爲主流的過程中,廠商瞄準產品差異化的體現。而我們認爲內裝顯示系統升級,是最有可能在今年看到實際的商機,像是友達所展出的車用Micro LED顯示技術、大衆控所推的LBS技術的AR HUD等。

我們在展場上也觀察到這次獨立參展的充電樁或車廠充電站建設非常多,堪稱近年來之最。這也代表着,實用主義當道。賓士預計在美國、加拿大400個地點擴建2,500個充電站;美國知名電動車充電設備商Blink Charging推出二合一的Vision充電器,配置兩個55吋LCD液晶顯示螢幕,有助吸引媒體廣告商投放廣告等。

數位健康則是AI應用全面化

以達到小創新大影響

穿戴式電子裝置,結合生理數據的量測已蔚爲趨勢,如測量心率、血氧、皮膚溫度變化、步數、卡路里、睡眠、經期追蹤和排卵、至血壓、血糖、尿液等全方位健康照護。我們在展場看到採用更新穎的AI演算法,使用場景和需求情境也更細緻化。從過去運動記錄步數和心律→消息提醒→延伸至健康監測、健康管理甚至預警。如AliveCor KardiaMobile Card檢測防顫並導入AI降低中風發生風險;CZ Smart(Citizen)開發感知疲勞功能;或Valencell發表手指測量血壓(光電技術),同樣導入AI演算法讓測量更容易更精準。臺商方面,醫華生技展出Cell Reveal細胞捕獲和分析系統,通過AI快速有效地識別血液中稀有目標細胞,將癌症檢測縮短到3分鐘。

綜觀CES 2023,依然有着概念性的華麗技術展示,但些微不同的是更多廠商在新產品、新技術的上市或量產時間都比往年提早,許多是明年甚至今年就會上市販售。換言之,在華麗技術展現背後,更被重視的是商業實用性與上市速度。

至於CES 2024將於2024年1月9日至12日於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