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下架、每日罰款100萬美元!海能達遭美國法院禁售“衝擊波”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倪雨晴 深圳報道

4月8日,通信企業海能達緊急發佈公告,稱公司收到美國一地方法院的判令,臨時禁止該公司在全球範圍內銷售雙向無線電技術的產品,並處以每天100萬美元的罰款,直至公司完全遵守禁訴令之時止。

所謂禁訴令(Anti-suit Injunction),目的是阻止當事人在另一法院或司法管轄區內提起或繼續進行訴訟程序。據瞭解,禁訴令在跨國訴訟中較爲常見,因爲不同國家或地區的法律體系、程序和判決可能存在差異。也基於此,禁訴令的效力和可執行性在不同司法管轄區之間存在爭議。

具體到本次事件,海能達在官網掛出美國伊利諾伊州北區地方法院所出具的法令原文,該文顯示,因海能達未遵守法庭要求其退出並撤回其在2022年6月向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的訴訟,從而下達蔑視法庭制裁令。

海能達主營業務覆蓋對講機終端、集羣系統等專業無線通信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在全球專網市場的地位僅次於摩托羅拉。而此次的判決,也是海能達和摩托羅拉之間多年知識產權訴訟的最新進展。

4月8日,海能達方面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目前以公告信息爲準。最新公告中,海能達稱,公司正在積極申請撤銷上述判令,但案件後續進展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截至記者發稿,海能達跌停,每股報4.24元,目前總市值77億元。

禁訴令爭議

爲什麼海能達在深圳法院起訴就要遭到美國法院的禁售判決?關鍵在於“禁訴令”。

在此前海能達和摩托羅拉的訴訟中,美國法院便發出了禁訴令。如果被告不遵守禁訴令,可能會面臨藐視法庭的指控和相應的處罰,這便是當前海能達遭遇的局面。但是,法院下發“蔑視法庭制裁令”的案例實屬少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曹新明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這種方式的判決並不常見,但是現在美國卻用得比較頻繁。一般情況下,不論美國還是中國,知識產權糾紛案件都是和解的較多。而跨國家的禁訴令,嚴格來講是沒有效力的。”

目前,海能達正在進一步採取各項應對措施,爭取最短時間撤銷該判令。曹新明表示:“如果海能達起訴證據充分確實,深圳法院是可以完成訴訟程序做出裁判的。”但曹新明也分析,如果海能達堅持繼續在深圳起訴,可能會在美國法庭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據記者瞭解,海能達內部也在做進一步應對的探討。事實上,跨國的案件本身就非常複雜,知識產權訴訟取證草灰蛇線,還涉及不同法律體系之間的理解差異,訴訟往往曠日持久。

海能達和摩托羅拉的訴訟可以追溯到2017年,並且交戰多年。摩托羅拉對海能達發起訴訟的同時,海能達也在進行反訴。

眼下,美國法院禁令的直接導火索,便是2022年海能達在深圳法院發起的一場起訴。2022年6月,海能達向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尋求宣告式判決,認定其H系列產品未侵犯摩托羅拉解決方案公司的商業秘密和版權。

在海能達官方發佈的文件中顯示,美國伊利諾伊州北區地方法院認定海能達違反了命令(Dkt.15041508)。今年2024年3月25日,上述美國法院曾指示,海能達“不得進一步提起或執行”其在中國針對摩托羅拉的訴訟,並於2024年3月29日命令海能達“撤回起訴”。

海能達在最新公告中稱,目前公司已撤銷深圳案件的起訴,同時按要求暫停銷售雙向無線電技術產品,並已向美國法院申請撤銷上述判令,近日正在美國法院持續進行聽證。

摩托羅拉糾葛

回顧時間線,2017年3月,摩托羅拉向美國ITC提出申請,請求對海能達及其子公司HYTERA AMERICA.INC(海能達美國公司)和HYTERA COMMUNICATIONS AMERICA(WEST),INC.(海能達美西公司)涉嫌專利侵權的對講機設備和系統、相關軟件及其組件出口至美國的事項展開調查。隨後,摩托羅拉向美國伊利諾伊州法院提起商業秘密侵權訴訟(1973號商業秘密案件)、專利侵權訴訟。

2018年7月,ITC法官裁定海能達侵犯了四項摩托羅拉專利,並建議根據相應條款對海能達涉及侵權的產品頒佈有限排除令(Limited Exclusion Order)和禁止令(Cease and Desist Order)。同年11月,ITC委員會裁決,雖然海能達的部分產品侵犯了摩托羅拉擁有的四項專利,但海能達的新一代產品並沒有侵犯摩托羅拉的專利,並且可以繼續進口至美國並在美國出售。

2020年2月14日,摩托羅拉在庭審中最終明確其主張海能達部分DMR產品侵犯摩托羅拉21項商業秘密及4項美國版權,要求海能達就侵犯其商業秘密行爲支付相應賠償,陪審團作出裁決,認爲海能達侵犯摩托羅拉一項或多項商業秘密及美國版權,應向摩托羅拉支付損害賠償3.46億美元以及懲罰性賠償4.19億美元。

與此同時,海能達也在美國、中國也開始對摩托羅拉進行反訴。在國內,從2017年到2022年,海能達分別在北京、廣州以及深圳起訴摩托羅拉。

2021年9月8日,海能達發佈公告稱,就與摩托羅拉解決方案公司之間的商業秘密及版權侵權訴訟案件的一審判決結果和後續動議判決結果,向美國第七巡迴上訴法院提出上訴。上訴範圍包括但不限於一審判決結果、關於許可費的判決、關於利息的判決、關於訴訟雜費的判決、關於律師費(金額待定)的判決等。

2022年7月,伊利諾伊北區法院還判定海能達還應支付摩托羅拉自2019年7月起的額外商業秘密和版權侵權版稅。

海能達在2023年三季報還披露了與摩托羅拉之間的知識產權系列糾紛案情況,主要是關於美國商密版權案一審法院於2023年7月11日判決的許可費的支付方式,公司不認可前述判決結果,已提起上訴。

一直到2024年,訴訟纏鬥還在繼續。

產業影響幾何?

根據海能達財報,2022年,其專業無線通信設備製造業收入佔營收比重爲83.31%,其中雙向無線電技術相關產品爲主要構成。2023年半年報顯示,公司海外銷售金額達10.41億元,佔總營收的46.10%,而2022年同期,公司海外營收超國內,佔比達到53.18%。

這也意味着,一方面,對講機產品作爲其核心產品,全面禁售對於海能達形成重創。另一方面,佔據半壁江山的海外市場則是首當其衝。

此前海能達的公告顯示,預計2023年1月到12月業績預減,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爲6000萬元至9000萬元,同比下降77.91%至85.28%。不過,當前公司傳統涉訴產品已基本停產,H系列產品正全面替代上一代產品,且不受訴訟影響,並已在全球範圍內實現全面推廣。

如今,隨着禁令下達,H系列產品也受到影響。據報道,海能達證券部人士對媒體表示:“美國判決的禁令涉及所有雙向無線電技術的產品,實際上H系列生產出來之後,是經過雙方律師見證的,這個產品不涉及老案件範圍內,我們在深圳提起的訴訟的初衷也是爲了從法律角度再次去確認H系列產品不侵權,這是一個訴訟策略。”

從美國伊利諾伊州北區地方法院的判令來看,主要覆蓋銷售和分銷禁令、每日100萬美元的罰款以及禁止依賴中國訴訟的任何命令或判決三項,禁令自2024年4月2日起已經生效,直到海能達完全遵守該法院的命令或該法院另有指示爲止。

目前在國際對講機市場上,摩托羅拉、海能達排名靠前。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統計,2023年摩托羅拉的對講機全球佔比高達58.57%,海能達佔11.41%,位列第二,建伍佔比10.39%。

研究機構杭州中經智盛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儘管我國已成爲對講機生產製造大國,但這一領域大型企業數量較少,品牌機份額較低,與美國等主要市場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目前該產品代表企業包括摩托羅拉、海能達、八重洲、建伍等。

隨着訴訟推進,業內也在觀察產業格局的變化和海能達的下一步應對舉措。

值得關注的是,海能達發佈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陳清州自願承諾不減持公司股份的公告,截至目前,陳清州持有海能達7.129億股股份,佔海能達總股本的3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