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解析-探討中國政策走向 先了解政府運作系統

5年一度的全國代表大會,是中國政治行事曆最受矚目的大事,會期商討領導層與憲法的調整事項。今年適逢中共建黨百年後首度召開大會,因此更具象徵性意義。此外,二十大預計亦是中共史上最特別、也最重要的全國代表大會之一,不僅將確認國家主席習近平史無前例第三度任期,同時突顯出「習思想」的重要:他的多項理念已納入憲法。

然而,投資人若想從中尋求政策調整的跡象,例如結束清零政策、鬆綁法規、加碼經濟刺激措施等,恐怕會希望落空,因爲全國代表大會是長期結構性政策,而非短期週期性政策的重大指引。聯博預計,二十大尚不會結束清零政策,但可能會進一步鬆綁防疫力道。

事實上,除非老年人接種率提高,否則聯博認爲清零政策不會告終。到目前爲止,60歲以上中國民衆約有67%施打第三劑疫苗,80歲以上民衆則只有38%施打。提高長者的疫苗施打率是鬆綁防疫政策的先決條件,但考量決策者有其政治考量,短期恐怕尚無解決之道。

想一窺短期政策的端倪,則應該觀察中國政策框架下的其他決策機構,因此投資人不妨先了解中國政府的運作系統。中國政治基本上爲共產黨與國家機器的權力分工。在黨的階級架構中,最重要的機關是全國代表大會與中央委員會;國家機器方面,最高層級的機構爲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常每年於3月召開。

投資人可觀察中央政治局與國務院,以掌握短期週期性政策。分別於4月、7月與12月舉行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是決定週期性政策路線的主要場合。12月會議後,由習近平主持、資深國家與地方官員與會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負責策劃未來一年的政策;李克強及未來繼任者主持的國務院週會,亦是週期性政策的重要指標,可能是重大政策的公佈場合。

至於該如何看待二十大?聯博認爲,二十大可能產生三種結果:一、進一步鞏固習近平的權力;二、政府高層出現若干人事調整;三、確認結構性的政策框架。中共二十大不同於往年全國代表大會的原因之一是,習近平甫於2021年提出「兩個確立」的口號;而正值中國經濟放慢、試圖轉型爲內需消費導向的經濟體之際,習近平對中國經濟的思維,例如他對中國對外關係的觀點,亦是二十大主軸與觀察重點。

最受注目的人事調整出現在政治局常委會,尤其是兩屆任期即將屆滿的總理李克強。由於他尚未達退休年齡,因此卸下總理一職後,理論上可能轉任他職。值得投資人注意的是,全國代表大會結束後,因爲新任地方官員通常會推動經濟活動,進而推升投資成長力道。只是,考量中國的經濟考驗預計維持一段時間,今年二十大後的投資成長幅度恐低於往年。

至於長期結構性政策是否有所調整,聯博認爲應關注二十大後的全體會議,這些全會有可能提供長期政策轉變的線索,像是三中全會通常商議重要的高層政策與改革議題,而五中全會則討論下一個5年計劃。

中國的政策環境不斷變化,想了解其中堂奧,不應只觀察二十大,建議持續觀察各個面向,進而從中瞭解經濟政策可能的結構轉變,與發掘長期的趨勢與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