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遠征:政府部門加槓桿有助於整體穩槓桿
本文轉自2022年7月26日中誠信國際公衆號。
近日,《中國地方政府債券藍皮書(2022年)》發佈會暨政府降槓桿研討會”在線上舉行。中銀國際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長、人大重陽高級研究員曹遠征先生在研討會上發表演講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地方政府在經濟建設方面一直髮揮着重要作用,其扮演的角色被認爲是中國經濟崛起的奧秘之一。近年來,爲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地方政府又以地方債的方式應對經濟下行壓力,起到了逆週期調節作用。經驗表明,政府部門加槓桿有助於穩增長、穩槓桿。但與此同時,仍需注意地方債發展過程中債務風險的防範。
曹遠征表示,政府與市場關係問題是經濟體制的核心,也是世界性難題,其中,地方政府是節點。在這方面,我國的改革開放創造了新鮮經驗。所謂改革開放就是用市場機制在全球配置資源。改革開放伊始,中國雖然勞動力資源豐富,但其它資源,尤其是資本和技術匱乏,資源稟賦畸高畸低成爲經濟發展的障礙。吸引國際資產和技術與中國質高價廉的勞動力相結合是改革開放的着力點,爲此創立了開發區。長期以來,地方政府依託開發區,創新融資模式,大力建設基礎設施,對產業集羣式發展形成了支撐,吸引全球產業和資本向中國轉移,使中國成爲全世界投資的“世界工廠”,造就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這一經驗需要認真總結。在此基礎上,展望未來,地方政府依然可以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亦即是錨定高質量發展方向,加大向低碳經濟轉型的支持力度。曹遠征認爲,中國是全球產業最全的國家,在“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下,低碳經濟貫穿到傳統行業到高新技術等各個產業,各種減排技術都有需求,都有市場,都有可能商業化。挖掘低碳經濟市場需求、支持相關設施建設或是中國經濟彎道超車甚至引領全球經濟的重要方向,實際上,減排就是又一次在世界範圍內配置資源,應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鼓勵經驗創新,在支持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高質量發展。
曹遠征指出,近年來地方債市場的快速發展對穩基建、穩經濟起到了重要作用。與美國提高總需求應對經濟衰退壓力不同,中國是利用基建投資對衝經濟下行,既創造了支持經濟社會發展的物質條件,又實現了宏觀經濟的穩定,因此需深刻認識中國利用地方政府債務、基建投資等作爲宏觀調控手段的意義。相較於其他亞洲國家,中國經濟波動相對較小,有效應對了經濟波動週期和槓桿伸縮週期,這與基建投資所發揮的穩投資、穩增長的作用密不可分,而地方政府債正是基建投資重要的資金來源。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我國通過政府部門的加槓桿,在熨平經濟波動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企業部門去槓桿的壓力,對整體穩槓桿發揮了積極作用。
最後,曹遠征還談到了地方債務風險防範。他認爲,過去十幾年,雖然我國地方債務風險有所攀升,但得益於債務置換、規範管理等漸進式改革措施的推進,我國地方債領域並未發生較大的問題,這爲後續地方債風險防範提供了經驗和借鑑。具體來看,過去的實踐表明,專項債的管理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要有充沛的現金流,既指項目本身有現金流,同時也指宏觀政策環境應提供合理充裕的流動性。近年來地方政府債務能持續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貨幣政策的逆週期調節,通過應貸盡貸、應延盡延等措施維持了現金流的可持續性。二是要有未來收入,專項債項目週期通常較長,收入形成時間也較長,因此期限匹配尤爲重要,期限長期化是地方債市場的發展趨勢。只有期限合理,市場結構才合理,市場風險纔有防範的基礎。三是要關注借新還舊的安排,目前借新還舊市場佔比約爲15%,其中相當部分是幾年前債務置換時遺留的。經驗表明,只要維持債務滾動發行,有序置換,就可以把風險無限推向未來,風險就相對可控。四是要錨定高質量發展,未來的高質量發展方向應是低碳經濟。如前所述,其中相當大部分是可以商業化的,只是期限較長,因此應採用金融工程中的多種手段,努力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能用項目收入和現金流覆蓋該項目的債務。在此基礎上,才能甄別項目,對那些收入與現金流不能完全覆蓋但又至爲重要的項目,財政可用貼息等手段提供一定的支持,既發揮了開發性金融的功能,又降低了財政成本,進而減小了隱性債務風險。
人大重陽官網:http://rdcy.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