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育苗期病蟲害監測1年 補植率降低至1成以下

經技術輔導後,2024年1月大湖草莓示範觀摩田區補植率在1成以下。 (農業部提供/李欣恬臺北傳真)

近年因氣候變遷造成農作物病蟲害加劇,草莓定植後出現大面積死亡的問題,爲改善困境,苗栗農改場自2023年6月開始協助育苗期病蟲害監測,輔導農民辨識病蟲害種類,病搭配徹底清園及掌握防治關鍵期,降低病害傳播和減少種苗帶菌情形,今年成功將補植率降低至1成以下。

苗栗農改場呂秀英場長表示,草莓是連續採收作物,也是苗栗縣大湖鄉之特色作物,全縣耕種面積近500公頃。在2022年底,大湖草莓田區曾發生嚴重缺株及萎凋,損害度達100%,經苗栗農改場、農糧署及苗栗縣政府農業處團隊勘查後,確認是種苗帶病所致,因而着手輔導。

苗栗農改場表示,過去農民習慣於耕作前將未經徹底腐熟的雞糞作爲基肥,並添加緩效性肥料,使草莓定植後出現養分失衡、肥傷等問題,影響草莓生長及產量。因此,苗栗農改場輔導農友于整地前利用土壤檢測技術,先行了解土地肥分狀況,並依土壤肥力分析結果,加入適量有機質堆肥作爲基肥,以避免EC值過高(土壤過肥)。定植後,再依據草莓不同的生長階段,利用水帶供給不同養分之液肥,隨時補充養分並維持植株的營養平衡。

近期苗栗農改場也舉辦「草莓土壤改良及病蟲害綜合管理示範觀摩會」,苗栗農改場表示,期望藉此次觀摩會,讓農友瞭解土壤地力平衡之重要性,宣導不過度施用肥料並着重於配合生長期之營養添加,搭配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可有效提升草莓的產量與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