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林陳海、李世聰、柯勝峰…他們都想當銀行家

文/洪綾襄、林文義

炎熱的6月正是股東旺季,企業大老跨業插旗金融之爭,也正熱烈展開,率先登上臺面的,便是國票金與三信商銀的搶股併購大戰

6月9日一早,在國票金宣佈公開收購三信商銀股權後,國票金董事長魏啓林與總經理丁予嘉便風塵僕僕地趕到臺中,積極完成最後一哩的佈局。但和外界預期的不一樣,國票金高層特地南下的目的地,不是到三信商銀總行拜訪現任董事長廖鬆嶽,也不是與最大單一股東、寶佳建設董事長陳海長子和築建設董事長林家會面,而是去會見幾位三信商銀卸任董事與股東。金管會放「鮎魚進場鬆綁公開收購 刺激併購

「這次談判很和諧,對於價格與員工權益彼此都有共識,談得很順利,沒有特別留下來吃飯,」兩週後的國票金股東會後,魏啓林笑笑,沒再透露當天面會對象與細節

5月12日,金管會主委曾銘宗爲提升金融經營體質、推動金融機構整並,宣佈啓動「金石計劃」,鬆綁公開收購金融機構的禁令,只要收購銀行取得被收購銀行股東同意賣出達到51%以上股權,便可進行股票交割,並舉行股東臨時會,推動百分之百換股。但若公開收購低於51%股權,原先同意賣出的股權不必辦理交割,整個收購行動即宣佈失敗。

曾銘宗解除這項禁令的目的,是因金管會推動鼓勵金融業整並政策未見成效,不管大小銀行整並的意願都不高。而金融業不整並,規模就難以擴大,也就耽誤了金管會推動金融業打亞洲盃的計劃,金管會遂鬆綁既有政策,在各方都想安於現狀金融市場中,放一條「鮎魚」進去,攪動一下刺激金融業併購的雄心

國票金這次收購三信商銀動用的「公開收購」工具,就是金管會放到金融市場的「鮎魚」,希望在金融併購平靜無波的市場上造成「鮎魚效應」。

管理學上的鮎魚效應,指的是漁夫爲了刺激鰻魚生命力,會在船艙中放入幾條鰻魚的天敵鮎魚,鮎魚遇到成羣的對手便會警覺地四處遊走,原本死氣沉沉的鰻魚池,一看到鮎魚也開始緊張,整個環境便被刺激得生氣勃勃。

相較有人稱公開收購是金融市場的鮎魚,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則把公開收購的政策,稱爲棍子。蔡明忠指出,以前金融併購只能採取合意併購,等於在金融併購市場中,只有蘿蔔沒有棍子,當併購沒有棍子可用,不能採非合意併購,那些經營績效差的金融機構負責人,因不怕別人併購,不會喪失經營權,根本不會痛;但有了棍子可用後,情況將大不相同。蔡明忠認爲,金管會的此一政策有助於促進金融整並。

蔡明忠並指出,其實以大型銀行來說,最能產生綜效的併購是「公民並」,即公股銀行與民營銀行合併,這樣才能快速擴大銀行規模;而且,外界常批評國內大型民營金融機構,多半家族持股非常大,公民並後,就可稀釋家族持股,減低外界對民營金融機構家族化的疑慮,同時公股與民股再委請專業人士經營合併後的銀行,這樣的金融併購最有綜效。

蔡明忠挺公民並 綜效最大張盛和打槍 可能性很低

然而對於這項提議,財政部長張盛和卻存有相當疑慮,張盛和表示,財政部下屬的八家公股行庫中,臺銀、土銀是百分之百政府擁有,不可能與民營金融機構合併;而第一與兆豐兩家銀行是財政部規畫對外併購的種子銀行,因此不可能被並;至於華銀與彰銀兩家銀行現在已有較大的民股,要整並相當困難;剩下的只有合庫與臺企兩家公股銀行,但這兩家公股銀行就算要併購,財政部也要擁有主導權才行。這樣說起來,大型民營銀行要與公股銀行合併的機率就幾乎沒有了…(本文截自財訊480期,詳全文)

相關報導臺壽完美出嫁 朱炳昱安全下莊國票金並三信銀 成敗關鍵在寶佳林陳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