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場的“生鮮燈”關掉了

“生鮮燈”新規實施已1個多月,整治效果如何?超市、菜市場的攤位是否關掉了“美顏濾鏡”?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發佈了一組數據:據不完全統計,“生鮮燈”禁令實施首月,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已檢查食用農產品銷售者30餘萬家次,對仍在使用“生鮮燈”的28526家食用農產品經營主體責令整改,對拒不改正的開出62張罰單。消費者普遍反映,原先市場裡紅紅綠綠的“生鮮燈”不見了,終於能看清肉菜瓜果的本來面目了。

生鮮燈,通常是指通過增加特定光源顏色美化肉菜瓜果等生鮮食品外觀的照明等設施。近年來,使用生鮮燈對在售食用農產品進行“美顏”逐漸成爲農貿農批、商超、生鮮門店等場所的常見營銷手段。

雖然使用生鮮燈避免了通過散發熱量等影響食品質量安全的因素,但存在遮掩瑕疵、美化食品外觀顏色等效果,以虛假好看的賣相影響消費者的辨別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消費者權益,不利於市場公平競爭,影響了消費市場健康發展,引發公衆關注。

爲及時迴應公衆對“生鮮燈”的關切,促進生鮮產品消費市場規範有序發展,市場監管總局於2023年6月30日發佈了《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明確規定“銷售生鮮食用農產品,不得使用對食用農產品的真實色澤等感官性狀造成明顯改變的照明等設施誤導消費者對商品的感官認知”。

爲了確保《辦法》在2023年12月1日順利施行,各地想了很多辦法。幾個月來,據不完全統計,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在農貿市場、商超等場所共發放、張貼相關宣傳資料近百萬份。新興的短視頻工具也被利用起來。成都市市場監管局新媒體網紅欄目《你點我查,督哥來了》在官方抖音賬號發佈的短視頻《生鮮界的“美顏相機”12月1日起禁止使用!!!》,播放量已達310餘萬次,點贊量約12.8萬次,直接推動成都市4000餘家生鮮食用農產品銷售者提前主動更換“生鮮燈”。

菜市場、超市往往位於封閉的室內,全靠燈光照明,普通燈具持續發光會產生高熱,容易造成蔬菜、水果和肉類變質。過去,有些商家聽賣家、朋友推薦,購買了違規生鮮燈也不知道。新規出臺後,監管部門發現,在實際操作中,消費者和商家仍然困惑於哪些燈屬於違規“生鮮燈”,哪些是正常照明設備。制定可操作、易感知的標準,幫助消費者和商家分辨合規燈具,成爲生鮮燈治理的關鍵環節。

浙江省市場監管局對接專業技術機構開展燈具技術指標的比對實驗,開展農貿市場肉類攤位燈具實證活動,將“農貿市場肉類交易區燈光照明採用合理技術值”列入修訂後的《放心農貿市場認定標準》,在全省新申請創建的370家農貿市場中先行更換28023盞規範照明燈。

湖北省市場監管局建立了基層監管所、市場開辦者、食用農產品銷售者和消費者“四方協調”機制,通過溝通,把對菜市場照明燈具使用的認識統一到“還肉菜瓜果自然本色”上來。同時,明確“一個參照、三個不得”的標準,即“參照選用接近日光原色照明燈具,不得使用有色光源、不得加蓋有色燈罩、不得誤導消費者”,爲“生鮮燈”的禁用及燈具替換提供了既符合傳統認知、又有技術標準支撐的可操作依據。

各地的創新舉措,爲全國消費者關掉了違規“生鮮燈”,亮起了食品安全的“探照燈”。 (經濟日報記者 佘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