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雷”非法理財 自身也當反思

證券時報記者 範璐媛

在採訪中,大多數投資人都向記者表示,自己其實非常謹慎和保守,過往的投資經歷也很簡單,正是因爲金融知識匱乏,才導致他們輕信了這些財富公司的宣傳。

投資人鄭峻濤向記者坦言,自己以前對金融知識、監管制度幾乎不瞭解,對於金交所、“僞金交所”這些名稱更是沒有概念,所以在做了幾票順利回款了之後,就放鬆了警惕。

面對投資人和媒體的質疑,第三方財富公司往往也有一套完整的應對話術。

“證券時報曾在2020年9月發表過質疑雪松信託相關產品底層資產盡數虛無的文章,我恰好也買了這個公司同系列的產品,看到文章後感到很緊張就去問理財顧問。輿論風潮過去後,我也沒有對這件事情做進一步覈實。”鄭峻濤回憶起當時沒有提高警惕,與自己存在僥倖心理有關。

“其實我也能感知到他們可能存在自融的問題,但還是相信了他們的雄厚背景,並抱有僥倖心理,想着公司總不會這麼巧這一兩年就垮臺。”

好幾位投資人告訴記者,在看到其他第三方財富公司陸續爆雷後,自己多多少少對投資的產品有些擔憂,但理財顧問無一例外地告訴他們,自己的公司跟其他爆雷的公司不一樣,不涉及自融、底層真實,絕對沒有資金池,甚至連恆大爆雷這種風險事件都能應對過去。這些投資人一來投資款尚未到期,二來想到過去的投資確實都筆筆兌付了,便選擇繼續相信他們。

在傳統理財收益率下行的背景下,第三方財富公司的理財產品始終維持着較高的收益率水平,這對不少投資人而言頗具吸引力。

夏青曾有過多年信託投資經歷,她告訴記者,多年前自己購買房地產信託產品,收益率高的可以達到9%至10%,但是最近幾年發行的同類信託產品減少,收益率明顯下降,自己也就慢慢減少了投資。恰巧此時經朋友推薦瞭解到某第三方財富公司,收益率依然能達到7%至9%,試投了幾票之後發現都沒什麼問題,就逐漸信任他們並加大了投資。

西安投資人楊欣總結了自己“踩雷”2年後的感悟。“出事之後,我一直在學習金融方面的知識。如果按照我現在掌握的知識,根本不會買當初的產品,而我當時甚至連一些基本的法律關係都搞不清。所以投資還是不能隨便聽信別人的說法和承諾,必須要自己懂,多看多問才行。”

近年來,第三方財富公司風險不斷暴露,成爲國家整治非法金融的重點領域。

2021年2月,《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條例》出臺,全面加強金融重點領域監管。隨後,全國多省市集中開展了第三方財富公司摸排工作,推進行業公司經營中不合規之處的整改。

2023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作《國務院關於金融工作情況的報告》時強調,要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深入推進“僞金交所”、第三方財富公司等風險整治,嚴厲打擊非法集資,堅決遏制境內虛擬貨幣交易炒作,持續加大洗錢案件查辦力度。

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有關部門在全國範圍內開啓了對“僞金交所”的專項整治行動,2024年3月,全國金交所迎來全行業關停潮。至此,這一爲大量非法金融產品提供備案的機構走向終局。

(文中受訪者姓名均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