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超級科學晚:這屆年輕人爲什麼愛科學?
文| 劉澍
藉助晚會這種兼具娛樂、表演和互動的節目形式,科學科普亦在以更輕盈的方式走進年輕人,走進大衆。
科學證明存在。
11月1日,B 站2024 年超級科學晚在北京舉辦。
會前,平臺發佈了《2024 年度年輕人最關注的科學熱點》,綜合站內外相關內容熱度,評選出航天火箭、柔性電池、亞健康、腦機接口、AI 音樂、地磁暴、極端天氣、量子計算機十大熱點關鍵詞。
現場,三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古生物學家周忠和院士、人工智能專家何積豐院士、腦科學與智能技術領域專家蒲慕明院士等各領域專家學者等行業嘉賓及B 站UP 主們用風趣易懂的方式,進行了科學理論講解與實驗演示。
過程裡,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研究員王軍強特別迴應了此前美國 NASA 向中國求借月壤一事,表示自己團隊歷經半年,才獲得將近1g的月壤。
這些月壤爲嫦娥五號於2020年從月球帶回,非常珍貴。
王軍強團隊曾通過三年的研究,首次發現月壤可以制水。據計算,1g月壤可以產生51-76 mg的水,1噸月壤即可產生100多瓶500毫升的瓶裝水。
能制水,意味着月球上可以種菜,這對於航空航天、生命科學等領域均有重大研究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超級科學晚已經是二度舉辦,結合B站的二次元屬性和用戶年齡結構,說明當下年輕人對科學的關注和喜愛已成趨勢,而藉助晚會這種兼具娛樂、表演和互動的節目形式,科學科普亦在以更輕盈的方式走進年輕人,走進大衆。
01 “四類十詞”現場演示,聚焦年輕人關注的科學熱點
解讀十大熱點關鍵詞,不難發現,小到周圍生活、大到國家成就,都是大衆關注的維度。對此,B站官方給予了數據支持。
首先說自身健康,睡眠紊亂、代謝異常等亞健康問題依然是現在年輕人最關注的生物科學議題,每天有2萬餘條健康養生的相關科普內容在B站發佈,年輕人喜歡在站內搜索和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
其中,醫美、減肥是熱門搜索類別。
之於前者,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教授馬希達現場用烤盤和超聲類抗衰儀器作對比,爲大家直觀展示了箇中區別,闢謠了“醫美技術和烤肉的原理一致”的錯誤說法;
之於後者,UP主“楊舒惠”用一個月時間親測了“好(hǎo)吃懶做”減肥食譜,不運動、不忌大餐,也可以1個月瘦10斤。
其次說生活環境,2024 年5月,地球迎來 20 年來最強的地磁暴活動,有傳言說這會影響人體健康。
關於這個議題,B站的科普視頻曾引發3億次觀看,說明了地磁暴產生的最大影響其實就是極光。
極端天氣亦是大衆關注的環境焦點。2024 年,颱風、高溫、暴雨等極端天氣頻頻發生,B站有超 30 萬條內容深度解讀各類極端天氣的成因與影響。
還有柔性電池的突破性進展,關聯的新型材料在B站的日均搜索超 26 萬次。天津大學的鐘澄教授演示瞭如何使用纖維電池編織成的衣物給手機充電。
第三說航空航天,本年度,嫦娥六號首次着陸月背採樣,B 站 UP 主們自研航天器發射探索 10 餘次,有的應用探索成果甚至被科學類週刊《Nature》(《自然》)收錄。
嫦娥三號探測器副總設計師賈陽分享了我國第一輛登月月球車的製造故事;
UP主“稚暉君”則用自制的機械臂模擬“玉兔臂”在月球挖礦,探索在月球打造“廣寒宮”的可行性。
最後說科技領域,比超級計算機還快 1 億倍的“九章三號”光量子計算原型機研製成功,量子計算機將解開更多數學難題,相關內容在B站播放達 12 億次;
以及,2024年1月,隨着“意識植入”實現,存在於衆多科幻片的腦機接口將成爲現實,500餘萬B站用戶參與了話題討論。
所有熱點中,AI無疑是當之無愧的明星。
2024年度,B站的AI類內容觀看突破 310億次,這裡面,音樂類的佔比最高,每月有超3萬的AI音樂作品在 b 站發佈。
關於AI應用與發展,也是現場最多嘉賓分享的領域。
上海華科智穀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何積豐提到,24年的諾獎三大科學獎項中,有兩項都與AI有關;
OpenAI 的安全系統副總裁翁荔就AI的安全規範表達了觀點,她認爲,每個人都是AI的家長,通過用戶與創作者之間聊AI、用AI,每個人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AI的成長;
知名尚雯婕則現場給AI下指令,不到15秒,即創作出歌曲。
此外,現場還有諸多重量級“表演”,比如UP主“三代鹿人”還原了葫蘆娃隱身救爺爺的橋段、中科院褚君浩院士演示了“隱身術”同時分享了多種光學隱身的原理;
UP主“@畢導THU ”化身人型風力指針測試超級面料的抗風性、中科學過程工程研究所蘇春雷通過紋影實驗講解衝鋒衣防風且透氣的原理。
02 平臺的差異化優勢,助力科學科普更輕盈
B站通過舉辦“超級科學晚”,一方面,打造出了平臺的差異化內容優勢,另一方面,與科學科普形成了雙向驅動的效果,體現於三個維度。
其一是用戶維度,在大數據算法的推薦下,B站不斷推出符合用戶興趣的內容和活動,併爲用戶提供更加精準和個性化的服務,無形中增強了用戶的歸屬感和忠誠度,並形成了高粘性、高質量的社區生態,而且以二次元和年輕用戶爲主。
此外,B站擁有一個龐大的UP主生態,這些UP主爲平臺提供了大量的優質內容,並與用戶形成了緊密的互動關係。
△ 600多萬粉絲的科學科普類UP主畢導參加晚會
B站通過扶持和培養UP主,進一步增強了其平臺的差異化優勢。
恰因如此,B站在知識區與用戶區都擁有廣泛的粉絲基礎,這是B站舉辦超級科學晚的底氣所在。
以及,從內容層面來看,B站以測評、體驗爲代表的長視頻深度內容和趣味內容爲核心壁壘,並通過多角度內容,深度影響用戶的認知與決策。
比如超級科學晚直播了腦機接口、量子計算機等世界最前沿技術,就拓展了用戶的想象力,滿足了用戶對於硬核科技的深度需求。
△ 腦機接口技術展示
其二是行業維度,時下,各大視頻平臺都面臨着會員增長見頂的挑戰,而市場上大量參差不齊的同質化內容也難以實現會員拉新。
儘管表面看起來,長劇、微短劇、紀錄片、電影、綜藝等各項內容樣態豐富,但各個視頻平臺都存在着一定的內容缺口。
尤其是興趣端領域,長尾內容和專業內容的獲取成本較高,這就導致部分視頻平臺在輸出這類內容時存在一定困難。
△ 汽車區知識up主“保鏢的車庫”科普智能駕駛
而科學內容作爲新興品類,恰好補全了這塊內容拼圖。
根據B站二季報顯示,科學科普與科技發明兩大品類視頻的增速迅猛,季度播放量上漲均達到 29%,科學科普內容的日均觀看已超1億次。
這樣看,B站舉辦超級科學晚,爲其他視頻平臺提供了借鑑意義,也間接促進了其他平臺加大對於科技內容的佈局。
與此同時,B站持續推出科學內容也可反向促進了數字化與實體產業的深度融合,比如TCL等企業與B站合作,共同推動印刷顯示等前沿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這種合作模式有助於實現數字化與實體產業的互利共贏。
其三在戰略發展維度,今年6月24日的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和中國科學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公佈了“科學強國”的基本內含,即:
在這樣的大方向方針指導下,B站的超級科學晚顯然是一次不錯的嘗試,極大縮短了科學觸達普通人的路徑,對於激發年輕人產生科學興趣、推動科學應用與創新、構建科學文化氛圍、展現科學與社會緊密結合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響。
期待未來可以涌現出越來越多類似活動,從而持續貫徹科技強國的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