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準賣大陸軍事模型 挨批重回戒嚴年代

殲-7入選全球十大最受歡迎戰機。(取自大陸國防部)

日前,基進黨民意代表指責空軍官校內的航空教育展示館,販售大陸方面的軍事模型,表示「無法接受」,迫使官校表示「會再討論」。然而,既然航空教育館以「教育」爲名,那麼瞭解主要對手的裝備,當然也是重要的國防教育。基進黨民代的作法,幾乎是40年前臺灣戒嚴時期的重現。

高雄岡山空軍官校的航空教育展示館,是國內展藏最豐富的空軍博物館。當中有一個「中共軍機專區」,陳列的是1949年以來,反共義士投誠的各種座機,當中包括轟-5(il-28)、安-2、殲-2(MiG-15)、殲-5(MiG-17)、殲-6(MiG-19)。除這些反共義士飛機以外,當中還有一架MiG-21,不過,它並不是反共義士所搭乘的,而是匈牙利空軍所有,屬早期型MiG-21F-13,民國79年由基隆海關所查扣,以後送交空軍軍史館陳展。展區內都有「真貨」了,紀念品區賣模型有何問題?

大約1970年代,美國、蘇聯、歐洲等列強的軍事裝備頻頻問世,是世界軍武發展「大爆發」時期。然而,當時臺灣仍處在戒嚴時代,這些早期軍事迷就過得相當辛苦,因爲治安單位很難理解,爲何有人單純因爲興趣,就收集各種軍事消息與裝備規格,雖不至於被懷疑間諜,但遭到側目是避免不了的。

既然立志成爲軍事迷,當然是希望知道的愈多愈完整,但這又會遇到的另一個更犯忌諱的誤區,就是中國大陸的裝備介紹,一方面是大陸資料的難以取得,二來是政治上的問題。那時期的軍事圖書,遇到大陸裝備經常會有額外加註,國家名之前「僞」或「匪」,而裝備名稱會出現刪除線,比如「僞殲七」這樣的字體。

模型收集就更爲困難,要在文具店、玩具店裡買到蘇聯武器模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國內的代理商不會去自找麻煩,引進可能引發自己生意問題的貨品;有些相當堅持的軍事迷會高價向國外訂購,然而能否入關,還將面臨「九九八十一難」,面對這些繪有紅星的模型玩具,有些海關會沒收水貼紙,有些比較「仁慈」,只用麥克筆塗抹水貼,這些遭破壞的圖示當然令人不悅。窮則變,變則通,有些軍事迷會以「改盒子」的方式迴避,資深軍事迷就表示,他買過「用美國F-15外盒掩護的蘇聯MiG-25戰機」,實在高明。

1991年第一次伊拉克戰爭爆發,被譽爲「現代化科技戰爭的開端」,各種新式裝備更是目不暇給,推動第二代軍事迷「入坑」。此時臺灣已解嚴,風氣更爲開明,論軍談武已不再是禁忌。當時,在臺北市西門町的萬年大廈4樓模型玩具區幾乎是盛況空前,外國的優質模型大量進口。

到了1996年後,中國大陸經濟騰飛,他們的軍事裝備也開始更新換代,包括殲-11、殲轟-7飛豹、殲-10、FC-1梟龍出廠,這也養活了大陸本土的模型公司,比如小號手、熊貓、鷹翔,還有更多不知名的玩具廠,由於大陸內銷市場巨大,模型玩具容易生產,產量大、成本低,這纔是到處都看的到大陸制模型玩具的主因。

事實上,瞭解潛對手裝備是爲了知己知彼。在大陸的殲20問世之後,美國軍方也高度重視,還製作了仿造的版本。GOOGLE衛星地圖就拍攝到,在美軍陸戰隊基地裡,有一架殲-20的全尺寸模型,做爲外型分析、匿蹤效果的評估。無獨有偶,GOOGLE衛星地圖也拍攝到大陸的航空研究單位外,有一架仿造版的美國F-117夜鷹匿蹤戰機,想來也是爲了敵情收集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