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定要初二回孃家 農曆2月2日弭補還來得及

▲初二女兒夫婿會帶孩子孃家省親。(圖/達志影像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俗諺「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到飽、初四頓頓飽」,初一早起是爲了走春、拜年。但初二早起「回孃家」,就成爲已出嫁的女子最重要的日子。已婚女子與夫婿在初二返孃家稱「回門」,又稱「迎婿日」,回家省親被稱爲「作客」,因此除了女兒應該要帶伴手禮之外,意指不讓孃家窮一整年,當天中午丈母孃也會宴請女婿回禮。

紅通通蘋果禮盒,很適合過年送禮。(示意圖資料照/東森新聞

攜帶的伴手禮或禮金都要「雙數」爲佳,單數中國人來說都是不吉利。如果家中不只一位女兒,帶回來的餅乾糖果,都要由母親分送鄉親,有幾個女兒就要分送幾次。臺灣還有句俗諺說,「有父有母初二、三,無父無母鬥擔擔」,描述孃家若雙親健在,初二、初三都會有人來接客,雙親已故的女子就只能留在婆家招呼親友

女兒「第1次」帶子女回孃家,父母必須送雞腿給女兒,還要用紅絨線古錢掛在外孫(女)的脖子上,稱爲「結綵帶」,不過現在都用發紅包來取代。至於新婚未滿1年的女兒回孃家,午餐過後,丈母孃要準備兩隻雞送給女兒及女婿,表示祝他們早生貴子。中午宴請女婿的菜色不用太繁瑣,通常都與除夕大同小異,一樣會有長年菜、發糕和餃子招來好運

如果是長年在海外定居,無法回孃家的女兒,必須將穿過的衣服寄回孃家,表達自己回鄉的心願;或者選擇農曆2月2日補回孃家也可以。此外,當天必須秉持「早去早回」的原則,傍晚前離開,纔不會帶給孃家壞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