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向地震屈服!這一張圖啓動日本全民防災
史上多次的教訓,促使日本於1978年制定《大規模地震對策特別措置法》,明訂大地震防災應變措施和權責單位等事項。官方相關防災的腳步一直沒停過,近年來,防災卻升級成全民運動,在各個大賣場等店鋪,皆可見防災用品專區,還出現許多手機遊戲和漫畫教防災,而且幾乎每戶人家都有至少一本指導避難逃生的防災手冊,這些契機來自一張「全國地震動預測地圖」。
在這張預測地圖中,日本未來30年各地的地震發生概率全都一覽無遺,其中,影響東京地區的相模原俯衝板塊震源區,發生規模7級以上地震機率達70%,大幅地提高首都東京發生直下型地震(指震源在大城市及其周圍地下的地震)的概率;而影響關西地區至巨的南海海溝地震,8-9級以上發生概率亦達到7成。
▲防災意識的提高,也拉高了防災商品的買氣,幾乎各大賣場都設有防災用品專區。(圖/記者蔡百蕙攝)
該圖更指出,6級以上地震發生概率最高的是橫濱市,上升12%、高達78%,其次則是千葉縣,大地震概率增加了6%、達到73%,這2個地方皆屬大東京圈範圍內人口密集的重要衛星城市。
不意外地,2014年版預測地圖結果一公佈,震驚了日本各界。該圖結合10幾所大學的研究成果,由「地震調查研究推進本部」指導,「防災科學技術研究所」製作,結果更了先前的預測,許多地區的地震發生概率皆顯著地增加。
依據地震概率預測結果,許多地方政府重新進行災害影響評估。東京都提出最大損失預測,約有2.3萬人死亡,7.2萬人受傷,全倒和毀損建築物達61萬棟;另一端位於關西的大阪府則預測災損將更爲嚴重,南海海溝地震極可能引發大規模海嘯,預計將導致約13萬4千人死亡。
▲最新版「地震動預測地圖」對日本各地區地震概率預測皆顯著增加。上圖者爲「防災科學技術研究所」主幹研究員郝憲生博士。(圖/記者謝婷婷攝)
強震概率7成,傷亡估計高達數萬,怎麼辦?
在如火如塗地準備迎接奧運之際,東京都同時積極地因應,喊出2020房屋耐震率95%的完成率,要讓東京都內95%的房屋在2020年奧運前皆達耐震標準;對一般民衆的防災宣傳上,更大量印製指導如何備災與應變的防災小冊,免費寄送每戶一本。因爲民衆普遍的意識提升,東京都完備的防災小冊還讓外地人來買到缺貨。
▲爲降低地震影響,東京都喊出2020奧運前,房屋耐震度95%完成率。(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中興工程顧問社防災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鄭錦桐感概地表示,日本政府不以爲公開災害資訊是擾民,反而大力宣傳,將防災搞成全民運動;相對地,臺灣政府的各項災害資訊散見各處,既無統整平臺,提供的災害潛勢圖資,一般人也看不懂。
而他的團隊雖然接受地質調查研究所委託,正製作一類似日本已公佈的地震預測地圖,「問題是,圖做好了,臺灣政府要怎麼用?」如果不用來跟民衆做風險溝通,要如何防災?遇到了再說?
▲東京都編印的防災手冊被買光。(圖/記者謝婷婷攝)
即便日前在臺南206地震後,因爲117條人命的犧牲,行政院終於釋放出全國土壤液化圖,前內政部長李鴻源卻認爲比例尺過大,能發揮的示警作用不高;鄭錦桐則認爲,比土壤液化更重要的是活動斷層所在地,以及順向坡在哪裡?「這些政府都有資料,爲什麼不清楚地公開?」民衆買房子,可以選擇住在較安全的地區。
地震預測讓你邊玩邊懂
防災關鍵的災害風險資訊,自1995年奪走6千多人命的阪神地震後,日本政府砸下重金進行收集,建立了1千臺遍佈全國的地震觀測臺站,每20公里即設一站,監視每個地區的任何震動,由「地震本部」指導的最新版地震動預測圖,更取得了全國超過50萬口鑽井的資料。「防災科學技術研究所」主幹研究員郝憲生博士表示,其中深1千公尺級的鑽井一口可高達上億日圓。
在豐富資訊的基礎上,郝憲生博士和研究團隊自2006年起開始製作「全國地震動預測地圖」,此後幾乎每年更新。郝憲生博士形容,這張圖就像天氣預報一樣,給出下一週,每個所在地區會降下多大、多強雨勢的概念。然而,他也坦承,這張圖並不容易讓一般民衆理解。
於是,防災科學技術研究所開發了許多應用軟體來觸動民衆。以手機app查預測地圖,從自家地址範圍內約250公尺,可以看到會有什麼樣的震動,之後又會引起什麼樣的破壞。「對預測結果瞭解的話,每一家、每一戶、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好自己的準備。」
▲日本落實防災教育至各年齡層,有多元活潑的防災教材。(圖/記者謝婷婷攝)
還有一款「iShindo(i震度)」app可直接偵測到的JMA3度(約等同臺灣5級震度)以上的震動,震動時還會自動照相。「我就把一支不用的iPhone一直開着放家中觀測,如果家中有老人或小孩的話,就算不在家,也可以和手機連線,瞭解家裡震動的情況。」郝憲生博士說。聽起來很厲害的app,原本需1美金購買,熊本地震後開放2個月讓日本民衆免費下載(到6月15日止)。
此外,還有可以和手機GPS連線定位的app「もしゆれ」,可判定所在地的潛在災害,只要按下「判定」鍵就跳出凍傷、地震、海嘯等可能,類似遊戲以可愛動畫顯示判定的災害,上線公佈時據說最受到小朋友歡迎。
化危機爲契機
該圖所以格外受到重視,也在於它是日本地震研究界痛定思痛的結果。從10年前起,就幾乎每年更新地震預測,但在2010年版的預測中,卻僅估計東北地震的最高震級爲8級。「全日本地震研究界就開始反省,爲什麼沒估到9級地震?」郝憲生博士說,311之前,日本沒有9級地震的紀錄,全世界也僅發生過5次9級地震,進行了很多反省,正式再推出的,就是2014年的版本。
▲日本面臨大小地震不斷。上圖爲學童在東京街頭爲熊本地震重建募款。(圖/記者謝婷婷攝)
在來到日本研究前,郝憲生博士即爲中國的地震研究專家,曾參於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調查,親眼見證地震的毀滅性,「那時是夏天,到處流滿綠色和黃色的屍水,每個人要拿毛巾掩住鼻子才能呼吸,官方數字說死了25萬人,我看當時情境,至少死了70萬人。」
從唐山地震到311,每一場災害都無比沉重。「311大地震再把防災的重要性大幅提高了,我們這張圖的目的之一,就是讓大家知道,全日本任何一個地方隨時都可能有地震發生,和臺灣一樣。」
去年起,郝憲生博士開始兼任「全球地震模型科學委員會」(Global Earthquake Model Science Board)副主席,擴大交流日本地震研究成果之外,並推廣日本海溝的模型計算模式,希望和全球分享311的經驗和教訓。
一場災難可以是危機、也可以是契機。同處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的日本,展現了翻轉地震之國命運的企圖心,臺灣呢?
►►更多政治影音、報導,請鎖定【ETtoday筋斗雲】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