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眼的小黑點,爲什麼能讓你住進ICU

近日氣溫回暖,豔陽高照,興致勃勃地你久違的決定和朋友外出踏青。經過一天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心滿意足回家的你忽然感到一陣頭暈目眩,在大聲呼喚媽媽救命後,發現身上有一顆肉眼難以發現的小黑點,媽媽告訴你,你這是遭了“草爬子”了。

草爬子是一種通俗的稱呼,它還有一個更官方的名字——蜱蟲。

被咬過的朋友都知道,這種八足硬殼小蟲的特點就是會吸血,在沒有吸血時往往只有米粒或芝麻大小,而吸血後身體會膨大變圓,看起來就像長着腿的葡萄乾[1]。

蜱蟲吸飽血身體可以膨脹到原來的1.5-到250倍 / 圖蟲創意

國內幾乎沒人能逃過它的魔爪——我國分佈最廣泛的三種蜱蟲(長角血蜱、中華硬蜱、微小牛蜱)就幾乎覆蓋了中國所有人口稠密的地區,主要包含了華中、華東、華南和西南等省份。僅是長角血蜱這一種蜱蟲,就可能影響到1140個縣的5.88億人[2]。

在內陸地區,蜱蟲對人的感染呈季節性,通常在春季和夏季就會逐漸活躍,6-7月是你們“偶遇”的高峰期,而在鄰近海洋比較潮溼且長期溫暖的地區,蜱蟲則幾乎全年都比較活躍[3]。

蜱蟲通常會潛伏在你活動範圍附近的植被上(如樹枝頂端或草尖),通過你的呼吸、體味,或身體的熱量、水分和振動來鎖定你,將前腿以與昆蟲觸角相同的方式伸出,靜靜地等待你的經過[4]。

沒有人會一直等你,但蜱蟲會。

蜱蟲喜歡在陰涼的草叢、樹木等環境棲息 / 圖蟲創意

一旦時機成熟,它就會迅速附着到你的身上[1]。在“吃”你之前,蜱蟲還會在你身上徘徊,尋找最容易“下嘴”的地方——目標通常是耳後、腋窩、腰部、大腿內側、腿窩等皮膚較薄且比較隱匿之處[5],確定“作案地點”後就一直“藏”在那裡,只要不被發現,它們進食的時間甚至可以持續2-15天[6]。

成年蜱蟲只有米粒大小,有時看起來就像一個比較大的痣/ 圖源博主@此念一生,已授權

真的有人被咬了還完全發現不了嗎?

據BBC報道,一位女士在出遊時被蜱蟲叮咬,兩週後感到身體不適,這時才意識到自己被蜱蟲咬了[7]。

這麼久才發現,並不是因爲她粗心大意,而是蜱蟲確實有本事——在吸血的準備階段,蜱蟲將口器插入人體皮膚,其唾液腺分泌的物質會在穿透過程中進入宿主體內,其中就包含了麻醉劑,會減少叮咬過程的疼痛感,讓人感覺不到叮咬的過程,可謂“偷感“十足[6]。

一般人會覺得,這麼小一隻蟲子,被咬了拽下來活活拍死就行,那就錯了。

蜱蟲在咬你的時候,還會分泌一些粘合劑、具有免疫調控功能的蛋白分子、 抗凝血因子等一系列物質,這些物質會作用到宿主傷口處用以輔助固定,也就是說,蜱蟲在咬你時傳遞的分泌物不僅會麻痹你的感知,還會將口器牢牢“粘”在你的皮膚上,難以剝離[8]。

蜱蟲會”一頭紮在“你的肉裡,並把自己固定在你身上,難以拔除 / 圖蟲創意

因此,硬拽、用菸頭燙、用殺蟲劑等方法,是很難把紮在你身上的蜱蟲取下來的,如果操作不當,反而會增加蜱蟲體液反流的風險,從而加劇感染源的傳播。所以如果被咬,還是去醫院找醫生拔最合適[6]。

並且,跟蚊子一樣,蜱蟲也是全球人獸共患病病原體的主要節肢動物載體[9]。其體內可以攜帶83種病毒,14種細菌、17種螺旋體、32種原蟲[10]。蜱蟲在進食期間不單會吸血,還會一邊“吐”一邊拉屎,這時蜱蟲體內和身上的病毒及其他病原體會一同進入宿主體內[6]。

通常來說,我們被蜱蟲叮咬後會出現一些過敏、潰瘍或發炎等症狀[1],但如果運氣不好,咬你的那隻蜱蟲身上攜帶有強力病源,而免疫系統較弱的你被咬之後你又沒有發覺,那後果就比較嚴重了。

緊急情況可自行用鑷子將蟲體完整夾出或者噴塗酒精使得蜱蟲自行鬆口脫落 / 圖蟲創意

常見的具有致死性的蜱傳疾病有蜱傳腦炎(也叫森林腦炎)、萊姆病、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等[1]。

蜱傳腦炎曾流行在我國東北地區的林場周邊,這種疾病的主要媒介蜱是全溝硬蜱,在爆發最嚴重的一年,平均每四個患者就有一個因此死亡[11]。

目前,蜱傳腦炎在我國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11],不過居住在森林,草原等常見的全溝硬蜱棲息地附近的人,每年氣溫回升蜱蟲逐漸活躍的時候,還會收到接種腦炎疫苗的通知。

蜱蟲生活在草叢、灌木叢或樹木繁茂的地區 / 圖蟲創意

還有一種蜱傳疾病,讓肉食愛好者聞之色變,就是α-半乳糖綜合徵 (AGS)。

AGS是一種過敏性疾病,主要與美國孤星蜱有關。如果叮咬後感染了AGS,此後你如果再吃肉或乳製品,就會出現蕁麻疹、噁心、嘔吐全身腫脹等過敏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生命[12]。不過大多數AGS病例都發生在美國南部、東部和中部,我國並不是孤星蜱的主要棲息地,不必過度擔憂[13]。

值得一提的是,蜱蟲不僅會咬你,還會咬你家的狗。

狗被蜱蟲叮咬吸血,會貧血、營養不良,嚴重時會導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 圖蟲創意

如果原本性格溫順的狗子突然性情大變,表現得煩躁不安,甚至連它自己都咬,那它很有可能已經被蜱蟲“叮”上了[13]。並且只靠狗狗自己很難擺脫身上的蜱蟲,因爲蜱蟲一旦附着在狗身上,就會化身“釘子戶”--幾乎不會分離或轉移到另一個宿主身上[9]。

所以,你再打算外出時一定要提高警惕,在草坪,樹林等地點活動時儘量穿長袖長褲,並隨身攜帶驅蟲噴霧、塗劑等[1],並且別忘了帶上狗的那份。

參考文獻:

[1]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23).《健康》2023年第9期.

[2] Zhao, G., Wang, Y., Fan, Z., Ji, Y., Liu, M., Zhang, W., Li, X., Zhou, S., Li, H., Liang, S., Liu, W., Yang, Y., & Fang, L. (2021). Mapping ticks and tick-borne pathogens in China. Nature Communications, 12(1).

[3] 董巧燕,陳菁青,王進,張睿,孫天奇,武文卿 & 邱業峰.(2023).蜱傳疾病的流行病學和綜合防治研究進展.實驗動物科學(05),90-94.

[4]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2022).蜱傳疾病防治相關基本知識要點.

[5] 寧國市人民政府.(2020).安徽疾控.認識“戶外殺手”——蜱蟲

[6] Parola, P., & Raoult, D. (2001). Ticks and tickborne bacterial diseases in humans: an emerging infectious threat.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 an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32(6), 897–928.

[7] BBC News. (2023). Lyme disease: Woman tries to have “normality” after tick bite.

[8] 樓怡寒,張學潮,徐海君 & 楊章女.(2023).硬蜱吸血策略及其生理生化變化過程.中國國境衛生檢疫雜誌(06),607-610.doi:10.16408/j.1004-9770.2023.06.024.

[9] Dantas-Torres, F., Chomel, B. B., & Otranto, D. (2012). Ticks and tick-borne diseases: a One Health perspective. Trends in parasitology, 28(10), 437–446.

[10] 韓煥美,張玉磊,彭健,張峰 & 張雯雯.(2021).醫學媒介生物蜱蟲與病毒性傳染病概述.中國口岸科學技術(10),4-11.

[11] 尹德銘,劉瑞璋.(2000).對中國東北林區森林腦炎防治研究的回顧.中華流行病學雜誌(05),67-69.

[12]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23). Alpha-gal syndrom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13]楊代澤,司馬義·吐爾遜 & 李賢龍.(2024).犬蜱蟲病的羣體防治.中國工作犬業(04),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