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資產投資人,盯上一級市場了
在投中年度峰會上,我遇到了鄭霖,一位做不良資產的朋友。
過往她以關注房地產的不良資產爲主,這次來投中峰會,按她的話說,要“找找一級市場的股權項目有沒有可接盤的”。我聽來心裡一涼,看來一級市場估值確實低到了一定程度,跟本就慘淡的房地產相比,居然還具備相當的吸引力了。
當然估值只是一方面,鄭霖所在的機構目前正在往類型多元化發展,做不良資產的項目處置能力也要更加多元,畢竟全球範圍內的PE信貸策略中,不良資產佔比約在10%上下,已經算是較大的類目了。
不過在國內,不良資產依然算是個手藝活,一些外資PE甚至解散了中國區的不良團隊,但也有反其道而行之的,比如今年有家老牌PE擴大了不良資產的團隊。雖說他們過去也做不良,資源稟賦向來不錯,另一個層面,也是看準了目前整體資產估值較低的機會。
另一位投資人則給出了相對負面的推測,“可能這家機構近幾年在股權投資上回報不夠硬,所以趁着現在資產價格下跌,在不動產、債這些策略上加大投入,但很難說是不是抄在半山腰。”
目前,中國不良資產市場的主要參與者是,爲四大資產管理公司(AMC)以及地方資產管理公司,PE機構往往從持牌機構手中買下不良資產,通過運營整合,重塑資產價值。
近年來,隨着國內去槓桿和調結構深入推進,不良資產市場參與者也逐漸擴容,逐步由原先的“四大AMC”擴充到“5+2+銀行系AIC+N”的多元格局,不良資產市場參與主體日漸擴大,市場層級分化。
那麼現下中國不良資產市場是否有撿漏機會?當下PE參與不良資產的買賣和運營,會遇到什麼坑?PE做不良,在國內只有短期爆發機會,還是有長期機會?
“好的不良資產基本秒空”
鄭霖最近接到了爲某知名大PE組建團隊的獵頭電話,這家機構正在組建一期聚焦產業層面的債權基金。
目前鄭霖任職於一家位於珠三角的不良資產投資公司,而她前幾年在外資機構也做過不少不良項目。照她的說法,此前橡樹、貝恩、高盛在中國都有投不良的板塊,但這兩年他們對中國資產顯然更謹慎了,在整個不良的圈子裡,近年都很少有大的資產包交易,所以一些外資在中國的不良團隊都解散了。
由於本身就是地產基因強,今年鄭霖所在的機構看了很多房地產破產重整類項目,年初到現在只投出去一個,還是好幾年前拿地成本較低的項目。正是因爲源頭價格低,現在才得以有了談價空間,不然就算房地產暴雷不少,市面上價格合適的項目還是少。
鄭霖認爲,這是不良資產的強週期性導致的,其實說起來業務模式很簡單,年景不好的時候低價買入資產,坐等幾年資產升值就可以轉手了,但俗話講,包子有肉不在褶上,能拿到什麼樣的資產,以及後續的運營、處置能力纔是核心能力。
“資金期限要夠長,資金成本也不能太高。對於資產管理公司來講,年收益率10個點以上就是可以接受的。不過對於劣後級資金參與方來說,一個項目20%、30%以上的回報率都算是起步的。”
但爲什麼今天明明是下行市場,鄭霖還是認爲資產價格並不便宜呢?
操盤過多個不良項目的李修告訴我:“那三年,銀行的不良率比較高,但是還沒有集中放量來處置這些資產。”他推測,這幾年存款、貸款利率持續下行,銀行利潤承壓的情況下,如果集中處置不良,報表就不太好看了。
“現在AMC手裡的不良資產存貨,多數是在2016-2019年高峰時期從銀行接過來的項目,當時它們抵押給銀行的價格都比較高。而以目前的市場來計算,這些資產的估價已遠遠低於從前。因此,市價和當時AMC收這些資產的成本價形成了倒掛,現在看就顯得太貴了。”
李修表示,今天要靠價差去賺不良的錢已經很難了,如果現在要收不良資產,除非對特定的某個項目有自己的處置思路,或者本身有資源稟賦用得上,纔可能“有點機會”。
同樣,鄭霖也強調了後端的處置能力,她說:“因爲不良比較依靠行業的背景和資源,現在後端能力非常重要,如果你不能上手,運營資金不會投進來。像我們團隊既有自己的代管、代建團隊,也有自己的商業運營團隊,接到什麼類型的資產,都可以上手去做。”
而且,不良資產並不是全都“不良”,其中還有相對優質的資產,一旦出現,會被“搶着收”。核心還是在於目前,機構端與銀行、AMC等金融機構在估值水平、資產質量、風險係數、處置可能性等方面,依然有不少分歧,難以達成共識。
一位任職於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的朋友陳可對我說:“雖然我們的投放量減少了,但好的資產基本上秒空,大家一致性很強。”
他表示,很多債的底層抵押物大多是不動產,現在十幾二十億的商業綜合體很難出手,一兩年都不會有動靜,比較吃香的反而是體量較小的一線城市的核心房產,比如上海市區1000萬以內的房產,處置起來方便,流動性也更好。
總之,現在資金方不是不收不良了,而是與此前考慮週期、息差等因素相比,對資產的質量、估值、處置可能性等因素更上心了。沒變的是,不良這個生意本就對後端處置能力和資源要求極高,現在則進一步升級了。
現在不良圈最火的是“大小兩頭”
投資不良資產的另外一個趨勢是,部分項目的體量在減小。陳可表示,原先他們的項目規模一般在三個億以內,今年則着重考慮分散風險,“做小一點,五、六千萬的項目會比較多”。
鄭霖也告訴我,現在不良圈比較火熱的是“一大一小兩頭”,上市公司重整,以及個貸不良。
個貸不良根據資產優質程度,收購價值在一到四折,這幾年債務壓力較大的環境下,有些個貸資產包,甚至會打到低於一折的地步,處置方式通常也就是債權人通過電話、起訴的方式進行催收,是個非常原始的活計。
至於上市公司重整的案例,這幾年明顯變多了。
根據普華永道的統計,自2007年現行《企業破產法》實施以來至2022年年末,上市公司破產重整案件受理數共計達103件,其中2019年至2022年這4年間,上市公司破產重整案件數量達49件,也就是說2007年至2018年這12年,上市公司破產重整案件數量僅爲54件。可見2019年後,資本市場對於上市公司重整的參與度大幅提高。
在《中國經營報》引用的招商平安資產募集說明書中的數據來看,該公司對11個“上市公司破產重整投資”籌備項目的預期收益率均在10%以上,最高預期收益率達到了50%。
明書還提到:“公司作爲以不良資產爲主業的資產管理公司與產業重整方聯合介入,有助於提高破產重整的成功概率,後續通過債轉股或者超低價參與困境上市公司股權投資,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空間和良好的社會效益。”
去年,專注於困境投資的橡樹資本聯席創始人及聯席董事長霍華德·馬克斯訪華時就提到,“中國的不良資產堆積如山”。他表示:“我們相信中國,並在未來會繼續相信中國。我們也將繼續致力於在中國投資,我認爲股市和債市都非常具有吸引力。”
這麼看來,現階段的國內不良資產市場,不同投資者介入的階段和形式不同,定價不僅在於各交易方所掌握的信息差,而且在於不同資金方處置能力的差異,還有自身資源稟賦不同,這就形成了不同資金方活躍在不良資產圈各個環節的情形。
除了四大AMC以外,PE機構若擁有較強資源和處置能力,在當下資本市場有大量的機會。這幾年,一些上市公司股票價格下跌,評級下調,發債困難,債券違約,形成大量不良資產。另外,部分企業營收下降,融資困難,也形成了更多的不良資產。這也難怪開頭所提到的,房地產不良投資機構在強調多元化投資能力,老牌PE擴大做不良的團隊,也有頭部PE在組建新的不良團隊。
(鄭霖、李修、陳可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