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處置“大年”持續,中小銀行加速入局不良貸款轉讓業務

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程維妙 北京報道

“1-5月賬銷案存清收增長12%”“還將持續加大對已覈銷資產的清收處置”……在近日多家銀行召開的年度股東大會上,不良資產處置仍是焦點之一。

業界認爲,伴隨金融風險化解需求升級,今年不良資產市場供給還會增長,不良處置“大年”也將持續。此前在2020-2023年,銀行業金融機構處置不良資產規模已連續四年保持在3萬億元以上。

作爲處置的手段之一,不良貸款轉讓試點開展三年多來,開戶機構持續擴容,中小銀行加速入局。根據6月28日銀登中心公佈的最新一期“已開立不良貸款轉讓業務賬戶機構統計表”,已開立賬戶的機構數(含分支機構)增至931家。其中今年年內新增53家,“新兵”仍以中小銀行爲主。分析認爲,這一方面是因爲不良轉讓試點對中小銀行“開閘”晚於國有行和股份行,另一方面也與中小銀行資產質量承壓不無關係。

線上轉讓提供了一個更透明的觀察窗口。目前來看,各銀行分支機構線上轉讓業務開展節奏不一,有的密集掛牌或已有成交經驗,有的則還在試水。一家股份行地方分行相關業務經理告訴記者,目前採用的主流手段還是法院司法清收;另有城商行負責不良處置業務的經理透露,去年曾在銀登中心掛出一個不良資產包,但流拍了,今年繼續推動。

圍繞不良貸款轉讓,另一個關注熱點是折扣率,有抵押物的往往更好轉手,信用貸則普遍“賣不上價”。不過也有國有大行相關業務人士表示,出讓方的話語權高低確實看標的,但他經手的不良資產包目前沒有折價規律,空殼債權也可能有人買。

不良處置力度繼續加碼

近日,多家銀行年度股東大會密集召開,不良資產處置仍是焦點之一。

“興業銀行1-5月表內不良貸款處置238億元,賬銷案存清收54億元,同比增幅12%。”在6月20日興業銀行股東大會上,該行高管透露。民生銀行管理層在6月26日的股東大會上也談到,該行順利完成存量不良資產清收處置三年規劃目標,目前歷史風險資產基本出清,但仍有少量遺留,同時部分降級不良的貸款形成原因複雜,處置難度較大,尚需要時間逐步解決。此外,受房地產業風險影響,銀行業普遍面臨風險壓力。下一步還將持續加大對已覈銷資產的清收處置。

談到今年不良出清的規模和節奏,前述國有大行相關業務人士表示,近年經濟環境下行,該行相關的不良轉讓持續增加。另一位股份行地方分行相關業務經理告訴記者,該行目前採用的主流手段還是法院司法清收。“案子越來越多了,總量是在增加。不過從銀行出包的角度,不同處置方式會有更細緻的考量,審批速度有所下降,司法處置速度也有所減緩。”

從行業整體情況看,根據銀登中心此前披露的2024年一季度不良貸款轉讓試點業務統計報告顯示,一季度不良貸款轉讓掛牌65單,不良貸款轉讓業務規模158.6億元,同比增幅達35.8%,成交量148.3億元,也高於去年同期水平。

“伴隨金融風險化解需求升級,在監管政策引導下,不良資產市場逐漸發展爲覆蓋各類別資產、跨機構跨市場跨區域的重要投資市場。2024年,不良資產市場潛力巨大,供給增長可期。”中國信達金融風險研究中心在《中國不良資產市場發展報告(2023-2024)》(下稱“《報告》”)中稱。此前在2020-2023年,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處置不良資產規模已連續四年保持在3萬億元以上。

不良轉讓開戶“新兵”仍以中小銀行爲主

作爲處置的手段之一,不良貸款轉讓試點開展已三年多。根據6月28日銀登中心公佈的最新一期“已開立不良貸款轉讓業務賬戶機構統計表”,已開立賬戶的機構數(含分支機構)增至931家。今年年內新增53家,包括政策性銀行、國有行、股份行、城商行、農村中小銀行、消金公司、金融資管公司、地方資管公司等分支機構,其中城商行和農村中小銀行新開立賬戶的分支機構合計有28家,佔比過半。

這延續了去年中小銀行加速入局不良貸款轉讓業務的趨勢。2022年12月30日,銀登中心公佈開展第二批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工作的通知,部分省市城商行、農村中小銀行被納入試點範圍。據粗略統計,不良轉讓試點對城商行、農村中小銀行“開閘”以來,已開立賬戶的機構數達約200家。

中小銀行密集開戶的背後,與自身資產質量承壓也不無關係。中國信達金融風險研究中心在前述《報告》中提到,從銀行類別看,大型商業銀行與股份行負債來源相對穩定,風險識別與管理能力較強,撥備覆蓋率較高,有望進一步優化業務結構、改善資產質量,中小銀行資產質量仍然承壓。

一是因爲中小銀行貸款投向房地產、地方融資平臺和小微企業佔比較高。疫情期間,爲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有關部門出臺了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可延長至2023年6月底。中小銀行深耕當地市場,在相關支持政策到期而企業自身經營恢復不理想情況下,風險或逐漸暴露。二是部分中小銀行的公司治理架構與風險管理機制仍不夠健全,在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可能會暴露更多風險。三是大型商業銀行業務下沉,使得中小銀行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可能造成中小銀行優質客戶流失、息差下降、資產質量下遷。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各銀行分支機構線上轉讓業務開展節奏不一,有的密集掛牌或已有成交經驗,有的則還在試水。

一家股份行沿海分行三年前就在銀登開立了不良貸款轉讓業務賬戶,不過近期剛剛掛出第一筆轉讓標的,是一家企業逾期700多天的壞賬。一家城商行中部分行開立賬戶已近一年,近期掛出一隻包含上萬筆個人消費金融壞賬、逾期本息總額過億的不良資產包。該行負責不良處置業務的經理透露,去年就想轉,但流拍了,今年繼續推動,“當前主要還是打通流程,看看流轉情況。”

另有中小農商行內部人士曾表示,目前對於不良貸款,其所在行更傾向於自行清收而不是對外轉讓。因爲中小銀行對於不良資產批量轉讓操作流程和不良資產的估值定價等技術手段不熟悉,期望資產轉讓價格與投資人資產定價也有差距。

折扣率持續分化

圍繞不良貸款轉讓,另一個關注熱點是折扣率,有抵押物的往往更好轉手,信用貸則普遍“賣不上價”,近期一家消費金融公司0.75折“甩賣”264億元不良資產包就是典型案例。

不只是消費金融公司,不少銀行的個人信用卡貸款壞賬包也同樣低價“甩賣”。例如銀登中心6月27日的兩則轉讓結果公告顯示,一家股份行的個人信用卡貸款壞賬包,資產原始金額49.78億元,實際轉讓金額只有3.2億元,折扣率僅6.4%;另一隻個人信用卡貸款壞賬包,資產原始金額9.95億元,實際轉讓金額5870萬元,折扣率僅5.9%。

根據銀登中心一季度不良貸款轉讓試點業務統計報告顯示,批量個人業務不良貸款轉讓的平均折扣率爲4.6%,平均本金回收率爲8.8%;單戶對公業務不良貸款轉讓平均折扣率爲21.4%,平均本金回收率爲33.1%。

“現在一些信用貸都是線上審覈放款,沒有抵押物、沒有保證人,一些逾期貸款到清收後期時,你會發現你的手段確實不多了,可能連找到借款人都很困難。”一位股份行相關業務經理稱。另有銀行不良處置業務負責人表示,該行近期一筆企業壞賬轉讓期待能“本金無損”。“雖然當前經濟大環境和一些行業景氣度下降,受讓方評估資產時會打折,但具體還要看資產類型,比如有的標的抵押物是工業廠房或商服用地,地價參考一般是基準地價法,基準地價浮動不會很大,所以標的估值不會有太大波動。”該負責人解釋道,而信用類的賣1折或1折以下很常見。

也有國有大行相關業務人士稱,出讓方的話語權高低確實看標的,但他經手的不良資產包目前沒有折價規律,空殼債權也可能有人買。另有分析認爲,個貸批量轉讓被“壓價”,還有出讓方擴容帶來的供給增加、出讓方缺乏成熟經驗參考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