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給臺積電吃肥單 英特爾堅持自己來 美媒爆內幕

美媒指出,Gelsinger不放棄自制晶片,不只是爲了公司未來的發展,也爲了加強美國國家戰略。(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由於英特爾即將上任的執行長辛格(Pat Gelsinger)在週四法說會上表示,2023年大多數產品仍以自行生產爲主,引發投資人的疑慮,導致隔天股價大跌。但美媒指出,事實上,Gelsinger不放棄自制晶片,不只是爲了公司未來的發展,更是爲了加強美國國家戰略,並防止來自大陸臺灣威脅

美國財經媒體報導,Gelsinger在日前的法說會上,除了提到2023年前多數晶片仍將自行生產,也指出晶片製造是一項國家資產,英特爾爲了科技產業、美國科技發展,必須維持健康狀態,此機會將無庸置疑地把英特爾和美國推向技術領導地位,所以他在法說會隻字不提臺積電,僅說未來將採雙軌制生產,也倚賴委外代工,但仍以自制爲主。

不過,華爾街並不買單這種說法,反而認爲英特爾應先以獲利爲主,採取能快速提升製程產量的發展策略,尤其是之前已有10奈米晶片拖延多年的例子。有鑑於此,投資人認爲英特爾自制又將延遲研發進度數年,不僅落後對手,並帶來數十億美元的額外成本,導致隔天股價大跌9.29%。

報導指出,英特爾目前仍有許多晶片在美國製造,並於在奧勒岡州亞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都設有工廠。如果英特爾依照華爾街的期望,將生產外包給臺積電,那麼美國又將失去一個主要先進製造,並將更多關鍵技術轉讓給臺灣,而還有與它爲鄰、同樣積極搶食半導體市場的大陸。

然而,多年以來,美國半導體業不斷抱怨,在當地製造的激勵措施與大陸或其他地區相比之下,遠遠不足,因爲大陸已決定斥資逾1600億美元來建立國內產業。雖然美國新任總統拜登在去年提出了一項「美國製造」可享抵稅10%的政策,包括當地生產、更新設備或擴建設施;而兩黨也提出另外一項法案,提供500億美元激勵措施來建設美國生產設施。但這筆錢乍看很龐大,可是對照之下,單只是臺積電一家公司,今年計劃資本支出就高達280億美元。

報導並提到,英特爾即將離任的執行長史旺(Bob Swan)曾表示,美國政府希望在本土就能進行先進的微電子技術和製造技術,因此,英特爾非常需要在美國能有安全可靠的供應鏈。此外,英特爾除了盡力提升自制能力之外,也可以與代工廠建立技術合作關係,例如臺積電、三星電子都尋求或正在美國建設新工廠,也可將製造留在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