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有望出現200年來首位臺裔美女市長 吳弭強勢問鼎

波士頓市長決選將於11月2日登場,臺裔候選人吳弭有機會成爲該市200年來首位臺裔女市長。(圖/美聯社)

隨着波士頓市長決選將於11月2日登場,《紐約時報》28日專文介紹36歲的臺裔波士頓市議員吳弭。10多年前因家中變故而意外走入政壇的她,很可能在11月2日的決選中脫穎而出,成爲波士頓200年來首位臺裔女市長。

吳弭的父母爲來自臺灣的移民。在上次市議會改選中,藉由讓選民參與政策並拼湊出多種族聯盟,她成功地搶下議會席次。在此次市長決選中,她將對決喬治(Annissa Essaibi George),而打破全美最大的政治障礙。

儘管亞裔選民人數在美國成長最快;但亞裔候選人在大城市選舉普遍表現不佳。據統計數據,美國最大的100個城市中,只有6個亞裔市長,且全都集中在加州與德州。

※讓波士頓成爲政策實驗室

相較之下,波士頓選民則有年輕化、高教育程度與左傾等趨勢。報導認爲,在參議員華倫(Elizabeth Warren)提攜下,吳弭成功走進波士頓政壇。她提議讓波士頓成爲政策實驗室,將城市合約重新分配給非裔波士頓居民擁有的企業,減免大衆運輸費用,以及藉由租金打擊房地產獲利者,這些都瞄準該地選民的趨勢。

在市府工作近10年,她政治哲學理念就是,「在政府中最簡單的事就是甚麼都不做。在變革的過程中,受惠於現狀的人往往會被打亂、感到不舒服,甚至處於劣勢。

※批評者:只會畫大餅

反對者認爲,吳弭並無法實現開出的牛肉,畢竟她的部分重要政策,如租金控制需要其他政府機構配合才得以實行,而那並非她一人說了算。喬治表示,「米歇爾(吳弭的英文名字)日復一日的談不切實際的事情。我的風格則是言出必行,信守承諾」。

在此次市長決選中,吳弭(左)將對決喬治(右),而打破全美最大的政治障礙。(圖/美聯社)

報導指出,喬治被歸類爲務實中間派;不過,從初選以來的民調顯示,吳弭聲望一路壓着喬治打。另有觀點認爲,即使吳的民調較高,但她致命傷爲缺少身處權力核心的政治盟友,這讓她推動日常事務也會出現阻力。

但吳弭笑看這一切,她強調自己已有準備,而經過人生大風大浪的她,早就習慣承受更大的風險與挑戰。例如,她原本的人生計劃根本沒有從政。

※家庭風暴

吳弭在父母自臺灣移民美國不久後出生。父親爲伊利諾理工學院(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研究生,但幾乎不會說英文。吳弭自4歲起就爲父母翻譯,協助其填寫各種表格。

報導指出,高中時的吳弭學業與社團生活活躍,隨後在美國大學入學考試ACT與SAT都取得滿分。在高中畢業典禮上,她更以一首蓋希文的「藍色狂想曲」驚豔全場。

正如她妹妹形容,父母希望她們廣泛的參加各種活動,但不管選擇爲何,都要做到最好。「如果你選擇藝術,就必須成爲畢卡索;我哥哥拉大提琴,就要成爲馬友友」。

受父母影響,吳弭認爲政治是腐敗而高風險的職業。原本父母期盼她成爲醫生,過着穩定、幸福的日子;但當就讀哈佛時,她家庭開始解體。

在她高中開始,父親離家出走最後與母親離婚,自此她母親開始過着與世隔絕的日子,而且古怪。母親常對着電視吶喊,還狂打911報案。爲了照顧罹患精神分裂的母親,吳弭自哈佛大學畢業後不久就搬回芝加哥,隨後於2009年搬到波士頓。這段日子被吳弭視爲人生十字路口,自此她放下父母爲她寫的劇本,意外走入政界。

在哈佛恩師華倫的帶領下,還在哈佛法學院就讀的吳弭就已拓展政治人脈。隨後華倫參選議員,吳弭則加入競選團隊,隨後更開啓她的政治生涯。當外人問起爲什麼選擇吳弭,華倫只淡淡的說了一句「她是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