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班畢業當教授月薪12萬、去臺積電年薪700萬…國內教授調薪15%多1萬符合現實?

政府調漲教授的薪資,實爲影響臺灣高等教育的重要事件。圖爲臺大校園。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適逢選舉靠近,政府就會自動端出許多「加碼」政策,期盼吸引人民目光。其中,以大學來說,這次政府調漲教授的薪資,則實爲影響臺灣高等教育的重要事件。然而,國內一位科大校長指出,許多工科教授可是科技大廠等着收,長期偏低薪資,今年調高1萬多怎可能改善?是否高教師資人才荒只會愈來愈糟?

高等人才不斷外流 臺灣高教已經面臨人才荒

臺大資工系主任洪士灝教授,在政府宣佈調漲教授的薪資後,於臉書撰寫一篇文章,分析這幾年臺灣教授的薪資待遇水平逐步上升,以「地板價」來說調漲了,而能透過額外管道獲取收入的途徑也增加,只是得「各憑本事」。

然而,他也認同光憑這樣的薪資水平要吸引國際一流人才「顯然不夠」。

這個薪資「顯然不夠」,在雲科大校長楊能舒的眼中,可是大大不妙。

「高教最恐怖的問題,就在沒有師資。」楊能舒直言,照薪資結構來看,臺大電機系博班畢業10年當教授的,一個月收入12萬元,但他的同學在臺積電,可能年薪都已經高達700萬,「就有同學問他,你還要不要跳槽來業界?你還有機會。」

「現在的理工學院已經不好找老師,因爲臺積電什麼都要,只要你與工學院背景相關,不管資工電子、電機、機械都要。」楊能舒說,臺積電薪水特別突出,連帶也讓許多人都不讀博班,或走學術之路。

政府這次調漲薪資,他也認爲,「臺灣這種薪水,調漲15%研究費1萬多,他就不會去臺積電工作了嗎?」

他也感嘆,像是現在基層警察在各種加給之下,一個月薪水也有7萬多,「當然他們很辛苦、也有危險,只是他們這樣薪水就比我們助理教授還要高。」

楊能舒擔憂,這樣持續發展下去,未來五年恐怕沒有人要來應聘教職。

教授薪資結構大問題 人才外流趨勢怕難以止血

其實不只理工學院,臺灣高教圈的人才荒現象讓各校校長都很有感。

目前的情況,是私立學校的優秀教授會選擇跳槽到國立學校;國立學校的優秀教授會選擇跳槽到頂大;頂大的教授,則是不少直接走入業界。

人才流動的現象不是不好,只是一切都在臺灣教授的薪水不夠高,而高教倘若沒有優秀的人才,就會是國家的國力危機。

像是在國外教授薪資,只要比較鄰近國家,「馬來西亞的工學院上課都說英文,所以他們的教授來自世界各地,平均薪水是臺灣兩倍多,印度也是;等到臺灣人去樓空、我們纔要緊張跟着用三倍薪水搶人嗎?」

不光只是教授的薪水不高、不足以吸引人才留在學界,現實是也很少人願意繼續攻讀博班,會形成產業危機。

教育部不是沒有注意到,而是有提出針對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領域的碩博士生,因爲在業界非常搶手、沒人願意繼續往上攻讀,因此有打算推出額外的獎助學金計劃。

但這樣真的夠快、誘因夠高嗎?都不禁令外界懷疑。或許,誠如楊能舒所言,恐怕要等到臺灣真的發現「人去樓空」,才極力想要亡羊補牢?只盼望我國各界的薪資水準,不要「唯有臺積高」,而是要能讓各界優秀的人才薪資跟的上世界水準。

(本文出自2023.07.17《遠見》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