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爽過夏天 “清涼經濟”火熱“出圈”

進入六月,全國各地陸續進入了“炎炎夏日”模式,高溫酷暑不斷來襲,驕陽似火。

隨着季節的升溫,空調、雪糕、西瓜等避暑產品熱銷而產生的經濟現象——“清涼經濟”也應運而生,給了人們涼爽的夏日體驗。

清涼類商品走俏夏日市場

涼蓆、夏涼被、電扇、空調……隨着高溫天氣的到來,不少消暑降溫的“清涼”產品迎來消費旺季。

超市內,涼被、涼蓆被擺在了入口處,同時還推出打折優惠活動。有些商鋪更是推出了夏涼商品特賣活動,集中展賣夏涼產品。

面對炎炎夏日,不少家庭購買和安裝了空調機,空調機也成爲了“清涼”家電銷售的“急先鋒”。

今年4月,商務部等14部門聯合發佈《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

行動方案明確推動家電換“智”,以便利城鄉居民換新爲重點,健全廢舊家電回收體系,打通廢舊家電回收“靜脈循環”堵點,暢通家電更新消費循環。

在廣東深圳的家電賣場,不少品牌的空調都貼着“以舊換新”的標籤。優惠活動的推出吸引了很多消費者,不少消費者打算趁活動機會,把家裡的費電機型、老家電換成新空調。

“清涼家電旺盛的市場需求與高增長的銷量,表明了人們對炎熱夏季更加舒適的追求,反映出‘清涼經濟’正隨着高溫酷暑蓬勃發展。”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譚小芬指出,相關部門與企業可以通過投資“清涼經濟”產品與服務,優化供應鏈和營銷策略,開發新的消費模式助力其發展。

“清涼經濟”賦能鄉村振興

6月6日,2024清涼寧陝旅遊季暨招商推介走進北京,向各方朋友發出了21℃的清涼邀約 。

隨着各地進入高溫模式,人們對避暑的出遊需求火熱釋放——願尋一納涼消暑好去處。在各地遊客看來,“避暑氣候”已成爲閃亮的旅遊金字招牌。

河北省淶源縣地處太行山腹地,近年來,當地依託獨特的資源優勢和氣候條件,通過打造白石山景區露營地、七山滑雪度假區、淶源湖景區等特色旅遊景點,積極探索旅遊新業態,發展“清涼經濟”,不斷吸引周邊遊客前來避暑康養,促進旅遊消費升級,賦能鄉村振興,帶動就業2000餘人,讓村民吃上“旅遊飯”。

此外,不少省份的鄉村成爲了人們避暑的好去處,人們得到了“清涼”旅遊的體驗,也爲鄉村振興提供了持續動力。

譚小芬指出,“清涼經濟”可以從以下方面賦能鄉村振興:一是促進產業融合與創新,包括推動旅遊、民宿、農家樂、採摘、農產品銷售等元素在內的多元一體化經營方式;二是促進鄉村農產品的銷售;三是推廣生態旅遊與農業體驗,通過藉助“清涼經濟”的東風,開展果蔬種植、採摘等鄉村體驗活動。

挖掘“清涼經濟”市場潛力

“清涼經濟”的“火熱”發展,不僅是人們夏天體驗感增強的表現,更折射出消費層次升級的發展態勢。

“挖掘‘清涼經濟’市場潛力,首先要增加產品和服務的多樣性。”譚小芬舉例稱,可以考慮開發更多符合消費者需求的避暑產品,如高效能、便攜式製冷設備等,並提供定製化的避暑解決方案。

2023年發佈的《全國避暑旅遊發展報告》指出,進入暑期,“端午+畢業季+暑期”疊加催動避暑旅遊發展,暑期閒暇時間充足的人們更傾向於將避暑旅遊安排在暑期的前半段,儘可能在釋放旅遊需求的同時避開暑期旅遊高峰,由此加速避暑旅遊需求提前釋放。

“人們對夏日清涼消暑的需求增加,爲相關產業帶來商機和發展空間。不僅有助於激發旅遊、餐飲、娛樂等傳統行業的活力,還會爲數字經濟、共享經濟、平臺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提供更加豐富的內容,催生更多新業態。”譚小芬指出,通過發展“清涼經濟”,積極整合相關領域供應鏈,優化上下游企業生產流程,以快速響應“清涼經濟”瞬息萬變的市場變化。(肖聰聰、實習生秦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