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傻用綿羊油、馬油!皮膚炎「4大保溼劑」優缺曝...當心過敏癢炸

皮膚患者要注意保溼,市面上乳液凝膠油膏差異要格外注意。(圖/《ETtoday新聞雲》資料圖)

記者謝承恩綜合報導

秋冬空氣轉幹冷,皮膚容易出現搔癢變化,本身有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癢起來更是要人命!患者更首重「皮膚保溼」,選擇適當的保溼劑就非常重要,醫師就特別整理出乳液、凝膠、油膏挑選技巧,更提醒使用綿羊油、馬油動物油,誘發過敏機率植物性脂肪高,民衆也要格外小心

根據「2020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共識」,異位性皮膚炎治療依嚴重程度分別施以不同的治療方針;初期病人建議以保溼劑爲主,維持皮膚保水度,針對局部病竈塗抹類固醇藥膏,如還有癢感則會加上口服組織胺來改善。選對保溼產品對異位性皮膚炎的照顧很重要。

▲在夏季時可塗抹乳液,到了冬天可以用乳霜或油膏等較保溼的產品。(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臺北榮總小兒過敏感染科兼任主治醫師陳俊仁食藥署《食品藥物安全週報》指出,保溼劑可分成乳液(Lotion)、凝膠(Gels)、乳霜(Creams)、油膏(Ointments)。陳俊仁指出,乳液是水跟乾粉混合而成,保溼性較差,凝膠則加了揮發性酒精,會造成皮膚乾燥,不太適合,至於乳霜跟油膏的基底是油,保溼性較好,缺點是有時會毛孔阻塞,造成毛囊發炎

在夏季時可塗抹乳液,到了冬天可以用乳霜或油膏等較保溼的產品,並按身體部位不同使用,如:身體較乾燥的部位使用油膏,輕症部位則塗乳液或乳霜,至於保溼劑的選擇方面,最好是無香精添加劑的產品,而綿羊油、馬油等含動物性脂肪成分的產品,誘發過敏的機率比植物性脂肪高,仍要視每個人不同的膚質,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

食藥署提醒,治療異位性皮膚炎時,醫師常會使用口服或外用抗組織胺、類固醇、免疫抑制劑生物製劑等,需長期服用,但有些家長會擔心藥物副作用不讓孩子吃,反而讓患童不停搔抓使病情惡化,只要做好保溼並配合醫師正確給藥,無需過度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