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談釋憲爭議 謝銘洋提司法困境

賴清德總統(右二)10日召開五院國政會商,司法院代理院長謝銘洋(左)在會中發言。(總統府提供)

司法院代理院長謝銘洋10日出席總統府院際協調,外界質疑謝恐讓司法淪爲政治打手。不過,府方表示,謝強調是以司法院最高行政首長身分與會,並未提及《憲法訴訟法》釋憲進度,也希望未來在立法院行使大法官人事同意權時,能夠順利進行。法界認爲,謝銘洋的言論未逾越司法獨立,是個好的開始。

賴清德總統昨召集五院會商國政,由於民進黨立院黨團在春節前將《憲訴法》修正案提出釋憲,謝銘洋在會中是否有提及釋憲進度?以及是否希望總統府儘速補提名大法官?受到關注。

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轉述表示,謝銘洋一開始就表達是以司法院最高行政首長身分與會,而不是憲法法庭審判長,所以針對《憲訴法》釋憲中的個案,沒有提出看法。

對於法界希望謝能向總統建議儘速補提名大法官,張淳涵說,會中沒有討論,但總統會依憲政慣例,審慎進行提名的相關作業,不過,謝銘洋仍在會中表達,希望未來在立法院行使人事同意權時,能夠順利進行。

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補充說,謝銘洋特別提到司法院的困境,指2023年全年度司法案件有300多萬件,2024年全年度有400多萬件,讓所有法官、書記官等各種司法人員案牘勞形,希望在人力和預算能給予支持。潘也表示,大法官審薦小組還沒開會,無法確定何時送出。

早在謝銘洋與會前,不少法官在「法官論壇」發文批評,有法官表示,司法無論在個案審理或解決政府間權力分立糾紛,都須保持客觀中立和被動,但謝代理院長3個月,多次政治性發言惹議,只懂得忙於政治性表態,讓司法公信力日漸低落。

不過,法界認爲,謝銘洋昨未提釋憲爭議,算是知所進退,也守住司法獨立性,但律師葉慶元仍提醒,若院際協調是爲了日後府院等行政機關、綠委聲請的釋憲案,謝銘洋恐需迴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