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比登推介名單下月公佈 12家新上榜餐廳首曝光

新任米其林指南國際總監Gwendal Poullennec。(米其林提供)

今年臺北米其林指南「必比登推介」的新入榜名單今(27日)率先公佈,而完整的必比登推介和摘星餐廳名單將於4月10日發佈。(何書青攝)

《米其林指南臺北2019》共收錄34家必比登推介餐廳,「必比登推介」具備品質佳、價位親民等特質,且所提供的三道料理須低於1300元,可說是平價美食。觀光局表示,完整名單與獲選的星級餐廳將於4月10日正式公佈,今日搶先曝光本屆指南新上榜的12家餐廳,其中有10家是首度獲選。

觀光局表示,今年指南共有12家餐廳新上榜,其中10家更是首度獲選。首度獲選的餐廳包括阿城鵝肉、阿國切仔面、都一處、人和元、賣面炎仔、女娘的店、榮榮園、欣葉小聚今品、天下三絕、義興樓,另外2家新上榜餐廳還有四川吳抄手、番紅花。

觀光局表示,《米其林指南臺北2019》總共收錄34家必比登推介餐廳。完整的必比登推介名單和獲選的星級餐廳將在4月10日正式公佈。

2019年新上榜的必比登推介名單如下(『N』表示首度獲選於指南中):

阿城鵝肉(N):中山區的臺菜餐廳,是源自土城總店於2010開業的分店。打響名號的鵝肉來自雲林縣,有白切和煙燻兩種口味,而煙燻口味是招牌。

阿國切仔面(N):大同區的麪店,位於寧夏市場旁,店名取自傳統主食「切仔面」-油麪配上豆芽菜和自制的油蔥酥,湯頭則是每天用豬骨熬煮數小時的清湯,美味可口。

四川吳抄手:大安區的川菜館,60多年前以一家小麪館起家,店名取得一目瞭然。招牌的紅油豬肉水餃用的是豬後腿肉,包在特製的餃子皮裡。菜單每季都會有變化。

都一處(N):信義區的北平菜館,擁有60多年的歷史,菜色豐富多元,皆傳授自店老闆的曾叔,他曾是清朝慈禧太后的御廚。酥脆多汁的「炸丸子」採用豬後腿肉切塊製成,來店必嘗。

人和園(N):中山區的滇菜館,自1956年以來一直供應正統的雲南美食,有些菜餚在準備上還頗爲繁瑣,煞費工夫。最令人驚豔的料理是「豇豆釀百花」,用豇豆包裹碎蝦仁,創造出有趣的食材對比和多層次的味覺享受。

賣面炎仔(N):大同區的麪攤,位在一棟舊式公寓的一樓,已有80多年的歷史。總是有顧客前來排隊買他們的油麪或米粉,可選擇用豬骨熬成的湯麪配上美味的內臟和雞肉,也可以選擇用甜醬調味的乾麪。

女娘的店(N):士林區的臺菜餐廳,裝潢採1950年代的農舍風格,並以店老闆故鄉的紀念品做裝飾,烘托店裡的經典家常菜。招牌菜「古早味烘肉」選用當天現宰的黑豬肉,肉質綿密,入口即化。

榮榮園(N):大安區的江浙菜館,主廚在店裡已掌廚30年,每道菜皆維持1965年開店以來的製作方式。必嘗的美食「烤排骨」是以洋蔥湯慢火燉煮6小時,直到骨肉自動分離,用「光餅」夾着吃,滋味一絕。

番紅花:士林區的印度餐館,店面和牆柱以白色的灰泥粉飾,質樸高雅;落地窗的設計則是引入充足的自然採光。招牌菜是「喀拉拉雞肉咖哩(murgh Kerala)」和「芫荽雞肉咖哩(murgh kothmeri)」,店內甚至還有廚師在角落製作印度烤餅(naan)供顧客點選享用。

欣葉小聚今品(N):南港區的臺菜餐廳,是老字號「欣葉臺菜」的姊妹店,菜色是臺式合菜,且標榜低油、低鹽,充分迎合小團體和家庭聚會。招牌菜如「青龍皮皮挫」、「蛋煎乾貝絲瓜」,都是其他店吃不到的原創料理。

天下三絕(N):大安區的麪館,有別於一般狹小的麪店,室內空間高貴典雅,料理口味亦是不凡-招牌菜「天下三絕牛肉麪」,使用牛尾、腱心肉、牛腱、牛筋四個不同部位,讓饕客一次飽嘗多種肉質風味。

義興樓(N):文山區的臺菜餐廳,創始於1938年,目前是由第四代傳承經營,始終堅持高品質又平價的古早味料理。招牌菜「金錢蝦餅」內裹鮮蝦餡料和豬後腿油,炸到金黃酥脆,每咬一口都爆漿,美味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