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花"曼珠沙華" 巾着田裡的紅色海洋

日本,秋天的主題色似乎是“紅色”。

京都的清水寺、和歌山縣的玉川峽神奈川縣鎌倉東京六義園,栃木縣的那須高原等都是觀賞紅葉的名所。即便是富士山腳下,到了秋天也會連綿成一片紅色。

然而,有一種“紅色”只生長在彼岸,花期很短,卻盛開得格外豔麗動人。它還有一個好聽又充滿神秘味道的名字,叫做“曼珠沙華”。

前往“最自黑縣”的一趟旅程

埼玉縣日高市是觀賞曼珠沙華的好地方。每年的9月末至10月中旬,來自全國各地的賞花人趨之若鶩地奔向日高市的“巾着田”,那裡擁有着佔地22萬平方米的曼珠沙華花圃。從東京站出發,坐電車大約只需一個半小時至高麗站,下車後再步行15分即可抵達。

每年的9月末至10月中旬是日高市的曼珠沙華賞花季 本文圖片除特別說明外均爲 澎湃新聞記者王昱

在談論巾着田之前,不得不先來講一講日本的埼玉縣。在日本知名脫口秀節目《月曜夜未央》裡,埼玉縣經常被主持人松子拿來“吐槽”。因爲埼玉縣緊鄰東京,在全球首屈一指的國際大都市的光芒下,埼玉縣似乎只是“首都圈裡的白領因爲付不起房租,退而求其次選擇居住的地方”(主持人松子出生於千葉縣也緊鄰東京,因此與埼玉縣的命運相似,千葉縣經常被松子拿出來調侃)。

在各種有關都道府縣的排行榜裡,埼玉縣的成績更是“慘痛”。“夏天最想去的地方排行榜Worst No.1”、“冬天最想去的地方Worst No.1”、 “故鄉愛 Worst No.1”、“社長輩出率Worst No.1”、“總理大臣輩出率Worst No.1”等等,唯一登上榜首的則是“女性平胸數量No.1”。居住在埼玉縣的一位日本漫畫家甚至創作了一部叫做《飛翔吧,埼玉》的漫畫,大開腦洞的同時,也窮盡了“自黑”的本領。

不過,“什麼都沒有就什麼都沒有吧”,“一流縣也好,二流縣”也罷,也無所謂“逆襲不逆襲”,縣民淳樸的民風和樂觀的精神似乎纔是這裡閃閃發光的特點。

街邊擺的小攤上賣各種當地的農作物和水果,價格很便宜

開滿曼珠沙華的巾着田

走出高麗站,立刻就能感受來自鄉村天然的氣息。不用擔心找不到路,每年曼珠沙華的賞花期對於日高市來說,都是重要的日子。從車站出來,沿着馬路走,總會出現大大小小的指示牌,或者跟着幾個繫着穿着碎花裙子的老太太,想必一定是去賞花。

據說,巾着田最早被稱爲“川原田”,彎曲的高麗川勾勒出了一塊直徑約500米,面積約22公頃的平坦區域,種滿了大片大片的稻田。因爲整個形狀如同古時候人們用布做成的小錢袋,於是人們又將其稱之爲“巾着田”。

形狀如同錢袋,於是人們又將其稱之爲“巾着田” 巾着田官網

1965年,日高町政府收購了巾着田,並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進行除草時發現了大規模的曼珠沙華的花叢。隨後通過媒體的報道,“巾着田”意外地成爲當地的一個著名景點。人們認爲是蜿蜒的河流的和洪水氾濫,讓曼珠沙華的鱗莖隨着上游的泥沙一起沉積下來。

1960年,當地政府在高麗川下游修建了一座長達91米的木橋,取名“藹藹橋”(在日語裡,“藹藹”有草木茂盛的意思),又修建了停車場和散步道,開始吸引遊客。隨後,伴隨着西武鐵道的通行和宣傳,越來越多的遊客慕名而來。2005年,“巾着田曼珠沙華公園”成立,開始向在開花期期間來賞花的遊客徵收門票。2017年,日高市又宣佈巾着田成爲當地的“遠足勝地”,希望通過觀光業的發展帶動振興當地經濟。

2005年,“巾着田曼珠沙華公園”成立,許多人慕名前來。

一些日本年輕人帶着娃娃來拍寫真

拍出來的效果還不錯

不過最有力的“明星宣傳”,還是2017年9月20日,當時的日本天皇明仁和皇后以私人旅行的方式遊覽了曼珠沙華公園。

彼岸花還是墳頭

“曼珠沙華”這個名字來自佛教經書,在佛經中被描繪爲“天界之花”。 雖然這個名字聽上去十分的曼妙,但它還有很多其他的名字,比如彼岸花、幽靈花、黃泉花、死人花、蟑螂花等等。

在日本,關於彼岸花這個名字的說法有兩種,一種是 “在秋天的彼岸開花”,但還有一種說法是,吃了下去就會“去彼岸(即死亡)”。而在中國,因爲這種花經常長在野外的石縫裡、墳頭上,所以人們說它是“黃泉路上的花”。

曼珠沙華喜歡長在土壤碎石

其實火紅色的曼珠沙華真正的學名應該叫做“紅花石蒜”,屬石蒜科的一種。喜陰耐旱,生命力很頑強,鱗莖球藏匿在土壤碎石中,在夏末秋初時,先抽出花葶開花,花謝後再出葉。它的根莖的確“有毒”,含有一種生物鹼利克林毒,可引致嘔吐、痙攣等症狀,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明顯影響,接觸花莖汁可能會引起皮炎。儘管如此,但據說將其浸入水中並瀝乾水分後可以食用,因此曾作爲饑荒緩解植物遍佈日本全國各地。

火紅色的曼珠沙華真正的學名應該叫做“紅花石蒜”,屬石蒜科的一種。

曼珠沙華的根莖的確“有毒”

巾着田裡有500萬株的曼珠沙華。一進入9月,巾着田的官網就會實時更新曼珠沙華的開花狀況,不過最佳的觀賞時間大約也只有兩個禮拜。那時候,遠遠望去,巾着田就像一片火紅色的海洋,而賞花的人被淹沒在花海里

巾着田就像一片火紅色的海洋,而賞花的人被淹沒在花海里

其實,除了秋季的曼珠沙華,一年四季的巾着田都有可以欣賞的地方。春天來有大片金黃的油菜花,沿岸有櫻花、波斯菊等其他花朵盛開,夏天池塘裡還能欣賞“醉芙蓉”等等。

來自1300年前的高句麗移民

上文提到,巾着田在過去曾是一片稻田。而曼珠沙華,據說是隨着稻米栽培技術的傳入從中國大陸來到了日本。然而,在這片土地上最先種植水稻的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中國人,這其中還有一段鮮爲人知的歷史。

日高市裡有許多與“高麗”名字相關的地名,如“高麗神社”、“高麗川”。這些與古代朝鮮半島的“高句麗”有緊密聯繫。

據說,668年,高句麗被大唐與新羅的聯軍所滅後,一部分高句麗人逃難到了日本。當時正在日本做使節的高麗若光(又叫玄武若光)也失去了回國的機會,便留了下來。703年,高麗若光被日本文武天皇賜予“高麗王氏”。716年,日本設立了“高麗郡”,將分散在各地的1799名高麗人遷往此處安置,並任命高麗若光擔任高麗郡的郡司

當時的“郡”是一個合併了多個城鎮和村莊的大型行政區劃。江戶時代末期,日高市、飯能市、鶴島市全域狹山市、川越市入間市、毛呂山市的部分地區,都屬於“高麗郡”。至今已經有1300年的歷史了。移居到這裡的高句麗人開始開墾種田,安居樂業。

賞花之外,當地老百姓還會舉行慶典活動,穿上傳統服飾載歌載舞

晚年的高麗若光,蓄着白色的髭鬚,被高麗郡的郡民尊稱爲“白髭様”,死後又被尊爲“白髭明神”,祀於高麗神社。高麗氏作爲日本奈良時代的豪族,直至戰國時代才消失,而高麗若光的子孫擔任高麗神社的神職直至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