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思潮:胡全威》如何面對民主獨裁

馬英九執政時,民進黨走上街頭訴求,力阻美豬美牛開放進口。(資料照)

近日來,蔡總統突然宣佈開放美國瘦肉精肉品進口的爭議,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英國著名小說家歐威爾(George Orwell, 1903-1950)的《動物農莊》一書。

《動物農莊》中的主角是豬,這次瘦肉精的焦點豬肉。在故事中,執政者上臺前後,可以說出完全相反的話,令讀者吃驚,但是在故事脈落中又好像是那麼地順理成章。這次瘦肉精政策也是明擺的大轉彎,執政者卻又可以說出「過去禁止,今日開放」,並無矛盾的說詞。再者,故事中掌權者透過訓練有素的狗,遏制不同的聲音,形成只有執政者的一種聲音。而當前有論者認爲是網軍風向,形成優勢的多數聲音。一個具體的例證,在2012年時,當時馬政府擬擴大開放美牛、美豬進口。當時全國有上百個團體上街頭抗議,而如今,據媒體統計卻只有兩個團體表達抗議的聲音。一項違背民生利益的事,一個今是昔非、自打嘴巴的政策,執政者要人民買單,人民也就默默地接受。

不過,光是指網軍帶風向,多數優勢造成的沉默螺旋效應,使得少數聲音不敢發聲,默默地接受,這種說法可能過於薄弱。網軍帶風向也是要在風口上,如果是逆風而行,很少能夠扭轉乾坤的。

那麼爲何民衆對於購買美國瘦肉精肉品,只能默默地接受?簡要的說,這其實是蔡政府「聯美抗中」的大格局氛圍下,人民似乎只能不得不接受。面對日益危險的兩岸軍事衝突臺灣民衆越發感到不安,寧可以自身的食品安全換取美國「可能」提供的安全保障。

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人性傾向「部落主義」,因此很容易區分我羣、他羣,形成資源上親疏遠近的分配。民進黨在臺灣民主化的過程中,爲了爭取政權,打着仇中旗號,高舉臺灣民族主義大旗,以仇中、仇國民黨的方式,訴諸人性部落主義的特性,獲得選票,贏得執政。但是,過往的國民黨政府採取是「反共不仇中」,這還有僵局可以突破。但是,一旦採仇中政策,仇視中共政權、仇視中國大陸的人民,諸如日前對於「小明們」入境的歧視,這是引領檯灣走向與14億人爲敵的窘境,這是領導者帶領檯灣人民走向危險道路的錯誤方向。

《動物農莊》是諷刺蘇聯時期史達林獨裁統治的小說。類比今日臺灣民主政體,爲何還會有些相類似之處?其實,民主也可能會出現獨裁,多數也可能形成暴政。尤其是,當認同(認同的另一面就是排外,譬如仇中)成爲主要訴求時,就形成一種最大的吸力。所有的政策問題,都敵不過這個仇中路線。爲了仇中,食品安全可以不顧、人權爭議可以忽略,形成一種單向的聲音。雖然有利於執政者吸取選票,但是,這種民主獨裁可能會造成更多的危險。

如何面對這種民主獨裁時代?少數理性的聲音必須要能堅持的發聲,不能被沉默螺旋淹沒。其次,民主體制本來最精彩的設計就是分權制衡,「唯有野心才能制衡野心」。國家權力機構間的相互制衡或者媒體應該認真扮演監督角色,才能避免「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的腐化」之惡果。(作者爲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