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疑黑箱 公視老董陳郁秀:制度愈透明推動愈順利

公視董事長陳郁秀。(公視提供)

公視基金會召開座談會。(公視提供)

導演萬仁。(公視提供)

導演趙德胤。(公視提供)

資深製作人薛聖棻。(公視提供)

爲了迴應包括立法委員及社會各界對於公視戲劇進案、製作更透明、公開的呼籲,公視基金會26日上午在臺大校友會館舉辦「公視節目產製流程座談會」,詳細說明公共電視臺現行製播戲劇的方式和未來的精進措施,也聽取業界和學界的意見。

公視董事長陳郁秀在座談會開場時表示「製播制度應該要透明化,我和各位的心情是一樣的」,她指出和現在的經營團隊上任近半年,有些問題是在每日經手的公文裡才逐步發現,但她相信公視在制度上愈透明,推動就能愈順利。

總經理曹文傑則向參與座談的業界、學界人士簡報「連續劇進案管道」和「連續劇製作流程」。

所謂「進案管道」,也就是「一出連續劇究竟是怎麼開始的?」曹文傑說,公視製作連續劇的經費分成「捐贈預算」和「專案補助預算」兩類,後者適用政府採購法,前者不適用採購法,而是適用「公視連續劇企畫案受理程序與工作流程辦法」。近5年間,連續劇製作預算不適用政府採購法約佔30%。

對於部分立法委員質疑爲什麼公視製作連續劇預算能夠不依照採購法程序辦理?曹文傑說,首先,政府補助款通常需要在一年或一年多內結案,不利於規畫長期程的戲劇創作、製作。

其次,公視支持的戲劇製作案,有時需要政策性地鼓勵實驗性、前衛及初試啼聲的作品,如果依循政府採購法,這些創作者、作品都很可能成爲遺珠之憾。再者,參與政府標案需要保證金,很多年輕創作者爲了拍出戲,要借錢、抵押房子,或者根本負擔不了,只能放棄。

最後,曹文傑強調公視戲劇製播,經常要反映臺灣社會遇到的問題,例如八八風災時,公視節目部就以這場史無前例的災變,製播戲劇《那年,雨不停國》,廣受好評。

基於上述考量,曹文傑呼籲立法院及外界應該給公視戲劇製作需要更大的空間。但她也強調,公視深切瞭解外界對製播流程透明化的期待,目前也正在推動修訂公視法。

對於「連續劇製作流程」,曹文傑說針對現行的「連續劇企畫案受理程序與工作流程辦法」,未來包括「戲劇小組」主持人層級提高,並增加外聘審覈機制,將採購法的精神放進草案中,通盤檢討修正。

公視董事羅慧雯、徐瑞希和邱家宜也出席了會議。3位董事一致呼籲政府應增加公視的預算,讓公視的戲劇製作能夠兼顧不同世代及不同型態。同時,面對這一波要求流程透明化的呼聲時,公視應該正面積極迴應。畢竟公開透明纔是捍衛公視的獨立自主最好的武器。

受邀出席的師大大傳所教授陳炳宏說,公視董事會成員是經過相當高的門檻成立,意謂着代表全民監督公視。 立法委員可以關心公視,但不宜干預公視,如果行政、立法機關認爲干預等於「監督」,民衆對此就需要高度警惕。

包括萬仁、薛聖棻、陳希聖、鄭心媚、李惠仁、趙德胤等多位影視工作者也都出席會議。趙德胤和李惠仁感謝公視對自己拍片、創作的支持。李惠仁還說如果公視有黑箱作業,他會第一個跳出來批判。趙德胤則強調公視「人生劇展」和「學生劇展」培養一批非常有潛力的導演,他們未來都有成爲華語圈,甚至世界級導演的潛力,這是公視的潛在價值,無法用錢衡量。

針對現場一位與會的影視創作者提出,曾經與公視一位離職監製在劇本溝通過程中深覺原創精神未被充分尊重,董事長陳郁秀當場指示由總經理曹文傑進一步瞭解,做後續處理。